Friday, October 20, 2006

06.台灣黑鳶之最

台灣黑鳶之最老鷹守護員 沈振中2003.07.15
1992-2003年間,在尋找、紀錄台灣黑鳶的聚集、繁殖、覓食棲地、行為、數量、時,陸續發現到黑鳶的一些趣味生活內容,在"台灣猛禽研究"創刊之際特別整理以"台灣黑鳶之最"與大家分享.也希望透過這些行為、數據能讓我們對黑鳶有更貼近的認識.
1.最多隻
台灣黑鳶三大族群黃昏聚集最多77隻,1996.11.02由袁瑞雲紀錄,只有一次紀錄.其他較大量聚集紀錄約維持在50-73隻之間.
覓食區最多隻:基隆港32隻,1999年12月基隆港老鷹季當日.
單一巢位一年繁殖最多隻幼鳥-3隻
  基北19號巢.1997年.
  屏東08號巢.2001年.
單一巢位最多隻黑鳶進出
1992-1993年間,基北3號巢,共有5隻黑鳶包括:
原配偶浪先生與白斑ˋ基北2號巢的郝先生與叉翅以及一隻養鷹人放生的黑環-----外加一個獵人.


2.最多次
同性交配一天內最多17次.1993.03.14.基隆外木山.2號巢與3號巢的公鳥.
異性交配一天內最多14次.1992.02.25.基隆外木山.2號巢母鳥叉翅與2.3號巢公鳥郝先生ˋ

浪先生.
繁殖期被黑鳶攻擊最多次的對象
1992年:黑鳶35次.大冠鷲26次.觀察員15次.
1993年:黑鳶31次.大冠鷲14次.

3.最早與最晚
幼鳥離巢最早:2000年3月下旬.嘉義14號巢.亦即約1月中旬開始孵蛋.
   最晚:1998年7月上旬.基北28號巢.亦即約4月下旬才開始孵蛋


4.最久
使用最久的繁殖區:
  北部:10年(基北11號:1994-2003年).
  南部:7年(屏北01.02.03.04.05號:1997-2003年)
使用最久的巢樹:
  南部:7年(屏北03號:1997-2003年).颱風吹毀後仍在原樹重築.
調查最久的定點:
  基隆港12年:1992-2003年,仍在持續中.參與的調查員先後共計11位.每人調查至少持

續一年.

5.最特別的
 基北09號巢是唯一在岩壁上的巢,1994年發現,使用兩年後才轉成在樹上築巢.
 基北08號巢是目前發現海拔最低的巢位,僅約80m,1994年發現,當年即毀巢.
 基北45號巢是最有氣質的巢位──半徑五百公尺內共有小學、中學、高職、大學四所學校,最接近校舍大樓的距離不到一百公尺.

5.最遠
 屏東的黑鳶聚集族群幾乎每年冬天皆會變換夜棲地至10公里外,第二年春、夏再換回至主要夜棲地.


6.最有趣的畫面
幼鳥篇:
基北11號巢的兩隻已離巢幼鳥於親鳥帶食物回巢的剎那同時飛進巢內,並同時咬著食物誰也不放棄的飛出巢.


親子篇:
基北13號巢已離巢但還不太會長距離飛行的幼鳥眼看著母鳥抓食物回來卻離牠遠遠的並自己吃起來,幼鳥嘗試幾次短距離飛行後終於靠近母鳥,可是這時母鳥已將食物吃完,這隻幼鳥仍張開嘴ˋ趨近母鳥,一口就咬住母鳥的左腳.

與他種猛禽間:
一隻鵟趨近基北9號巢區一已會長距離飛行的幼鳥,並往下衝,該
幼鳥也跟著往下衝,鵟卻來個空中煞車,黑鳶幼鳥卻衝過頭.待黑鳶幼鳥再飛上來時,鵟又施展了一次,黑鳶幼鳥又一次上當.直到黑鳶成鳥飛過來時,鵟才一溜煙躲進山谷裡.

7.最驚險與最動人的畫面
最驚險:
 基北11號巢的一已離巢幼鳥又回到巢內找食物,找不到食物後就打開翅膀從巢的一邊往另一邊跑,想飛出巢,結果是:牠從巢的另一邊掉下,約二小時後才又回到巢內.
 同一隻幼鳥在離巢前多次嘗試由巢內跳到巢邊枝上,然後往上走ˋ跳,並隨時張翅鼓動或頂著風感受風的力量.牠必須花2-3小時的時間才能跳到樹的最高點,卻只需3-5分鐘就跳回巢內.有一回,牠又快接近樹頂,他嘗試由主幹的這端跳至另一端的分枝上,雖是短短的距離,
牠一個沒跳好,剛好只能用兩腳一上一下抓著主幹,身體垂直面對主幹,雙翼不斷快速鼓動,才驚險的移向另一邊.
 
最動人:
同一隻幼鳥經過多次嘗試後再度來到樹頂,牠身體微向前傾,一腳約略抬起,做勢要飛出樹頂,但又縮回.再試一次,又縮回.然後一鼓做氣,衝出樹頂,兩翼快速鼓動,雙腳踩過巢樹旁的另棵樹頂,衝入第二棵樹內.幾分鐘後,牠站在第二棵樹的分枝上,面向還有一隻幼鳥的巢.

8.最要命的飛行
 基北13巢的離巢幼鳥看到母鳥抓食物回來,卻停在離牠有一段距離的樹上,牠兩腳一蹬,鼓動雙翼飛向母鳥,可是牠還不太會長距離飛行,就在兩棵樹的中間,牠垂直掉落,母鳥把食物吃掉,牠則是兩三小時後才回到樹上.

9. 最驚艷的飛行
屏東一個農場的清晨,兩隻幼鳥停在草地旁一個突出物,同時觀察著
  前方約10公尺一個旋轉ˋ間斷噴水設施,突然,其中一隻飛起,鼓翼飛向噴水設施,在噴水龍頭正好轉向牠的方向噴出水時,牠剛好飛到讓水沖到身體,然後瞬間一轉身飛回原地.
    
10.最激烈的戰鬥
  1992.02.14.基北2號巢母鳥叉翅至3號巢公鳥浪先生的巢(這兩隻曾交配過),浪先生的配偶-白斑趕叉翅,叉翅的先生-郝先生接著飛過來趕白斑,浪先生也過來趕郝先生.兩隻母鳥在林中一打一躲,兩隻公鳥則是追打至空中,結果是叉翅溜入浪先生的巢翻亂巢中的巢材.
  1992.04.14.白斑与浪先生聯手持續攻擊一隻大冠鷲150分鐘.大冠鷲只好躲在林中不敢飛出.
  1992.12.08.養鷹人放生的黑環偷偷溜入浪先生巢內,浪先生衝回巢,與黑環腳抓腳ˋ尾巴坐在巢上ˋ嘴互鬥,從巢中打至巢樹下.持續至少20分鐘以上

11.最光榮的戰果
 1999.05.21.基隆市市鳥選拔活動於此日公開計票,25000張選票中, 
  黑鳶以17000票成為基隆市市鳥

12.最聰明的覓食法
 北部一個垃圾場同時有黑鳶及牛背鷺覓食,牛背鷺停在垃圾堆上用嘴直接取食,黑鳶有時停著找食物,但大多時候是低空盤旋尋找肉塊.有一隻黑鳶卻是停在樹上,等牛背鷺咬到食物還來不及吃下前,該黑鳶突然向鷺鷥群衝下,牛背鷺驚起,口中咬的食物掉落,黑鳶在空中抓住食物.

13.最令人難過的畫面
 基北3號巢母鳥白斑在巢中被獸夾夾到嘴巴,牠掙扎ˋ拍翅ˋ流出大量白色糞便,然後垂掛在巢邊.公鳥浪先生回來後,在母鳥旁不停又衝又叫22圈-各種叫法混合(類似人的哀嚎?!)偶而停一下又繼續,持續了約30分鐘
 第二天早上,一個獵人爬上樹取走白斑.

14.最傷心的結局
 1992-2003年間,因為觀察干擾、獵捕、失蹤等因素,野外共損失2隻母鳥ˋ4個巢的5個蛋(有的已快孵出).
     
15. 一個塑膠袋
嘉義曾文水庫一隻黑鳶自己在空中又丟又抓的玩一個塑膠袋,還飛去其他黑鳶前丟抓,但其他隻黑鳶未與牠一起玩,就又自己繼續玩下去,直到塑膠袋掉入樹林內.牠共花了21分鐘玩這個塑膠袋.

16.一個香菸盒
  5隻幼鳥在清晨6-7時間,於嘉義大埔草原的小徑上玩一個香菸盒-抓又丟.

17.一張衛生紙
  一張衛生紙被8隻幼鳥在嘉義大埔草原上丟抓,直到每一隻都抓到一小塊衛生紙.
  一張衛生紙在基隆外木山三個巢間被三對黑鳶輪流抓進又抓出.

18.一隻死老鼠
  一隻肥腫的死老鼠躺在北部一個垃圾場地面,24隻黑鳶頂著約4級風輪流下降將老鼠抓起又丟回地面-太重抓不起來.牠們並未吃那隻死老鼠.
  一隻死老鼠躺在屏東科大牧場上,一隻黑鳶將牠的胸腹咬開後,又吃又甩的
享用老鼠的內臟,黑鳶飛走後,留下被開膛破肚但身體其他部位卻仍完整的老鼠.
.  在屏東水門橋下的河床上也曾上演相同戲碼.

19.一條死魚
  曾文水庫水面漂流的死魚是當地黑鳶的主食,有一回8隻黑鳶搶抓一死魚,一會兒是某隻抓到,不一會兒魚就掉入水面,其他隻又衝下抓起,如此數回合後,魚掉在岸邊石頭上,8隻黑鳶都不抓了.
  同一個水面,不同時間,一隻黑鳶抓到一死魚,然後努力的飛向岸邊,但是最後卻是把魚丟到岸邊,該黑鳶並未停下去吃.
  同一個水面,不同時間,一隻黑鳶抓到一死魚,然後努力的飛向岸邊,停下來,但是並沒有吃,過一會兒就飛走了,魚仍在岸邊.

20.一條河
  24隻黑鳶停在南部某條河岸,有的喝水,有的休息,有的玩樹枝.
  同一條河流的堤防上有一堆沙子,某個清晨,4隻黑鳶攤開翅膀,趴在沙上進行沙浴.
  同一條河流的河床在假日有很多遊客烤肉,第二天清晨就會有一小群約6-8隻黑鳶及幾隻烏鴉來搶食石縫中殘留的肉塊,少不了的,當然還有狗.當狗找到一袋垃圾時,8隻黑鳶輪流由空中向狗俯衝,逼得狗暫時把垃圾袋放下,以後腳站立,前腳伸向空中與黑鳶對抗.
  
21. 一個巢
  基北15號巢內有13個手套.基北2號巢內有內衣、褲、胸罩.巢內其他的巢材還有:尼龍繩、塑膠繩、煙蒂、鋁箔包、報紙、塑膠袋、衛生紙、、等來自人類的柔軟物.

22.一隻狗與一隻雞
  曾文水庫岸邊,一隻狗在草叢裡抓一隻雞,抓著又放,雞哀嚎著.草邊樹上一隻黑鳶低頭看著.

23. 一小塊保麗龍與一群
  萬里沙灘上,我踢一個白色塑膠罐,一隻黑鳶飛到我頭頂不到3公尺,頂著風不用拍翅,低頭看著我,我往右踢牠也往右飄,我往左踢牠也往左飄.
  屏東科大牧場上,我與科大野鳥社的學生向上拋衣服、帽子、水果、、,兩隻黑鳶過來看,直到我們累了準備休息時,牠們突然就在我們上方抓、丟一小塊保麗龍

05.寶貝與紅袖

老鷹的故事第十部 寶貝與紅袖
老鷹守護員 沈振中

生命和生命的交流 只要有愛 所有的方法 都可以是很簡單的
2002.12.15--
  2002年12月14日下午二時,黑鳶十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於基隆市政府舉行.座談會開始前,鳥友告訴我:寶貝走了!週三有鳥友去暖暖苗圃看望他,見他躺在地上沒有動靜.
  我無法反應,因為座談會馬上開始,而我必須在一開始用十分鐘報告過去十年來從遇見基隆外木山黑鳶到去年拜訪亞洲其他國家黑鳶的經歷ˋ結果.
  我報告後,接著由梁皆得分享:從亞洲黑鳶看台灣黑鳶的未來.然後就是座談會:由過去十年的完成,思考未來十年的方向ˋ行動.
  這些過程中,我的情緒一直被寶貝死亡這件事牽動著.
  回家的路上,我想著:紅袖ˋ寶貝死亡前,腦海裡最後浮現的畫面是什麼?他們是否想要求救?他們想要見的最後一個生命個體是誰?他們這最後的歲月裡最想去卻永遠沒機會去的地方是哪裡?
  在寫老鷹的故事這十年來,我一直想寫他們卻無法下筆,因為他們是除了野外繫放幼鳥──13金ˋ紅紅ˋ小綠三ˋBOˋRG外,我觀察ˋ紀錄黑鳶十年來最貼近且互動最多的個體.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在這段期間所牽動的一些未經正式討論的課題──要不要野放ˋ該不該活體餵食ˋ該不該帶出去看其他野生老鷹ˋ該不該帶去坐飛行傘ˋˋˋ;他們的死亡促使我不得不提起筆寫下這五年來,他們在人間所發生的故事以及他們在這段期間所牽動的一些思辯.
然而,一時之間,我卻只能翻閱這五年來零零星星的紀錄,我無法下筆.
一隻是在野外飛行不到2個月就因撞到電線而折斷翅膀的野生老鷹,一隻卻可能是從小被人養大卻被丟棄到鳥會的來歷不明老鷹.
  當我試著以<受傷的孩子>這個標題開始描述1997年7月29日我去台北野鳥救傷中心探望仍在觀察期的寶貝時,我的腦海裡不斷浮出他們這五年來的各種眼神,那些眼神彷彿就正在看著我,也牽動著我的思緒.
  我不知該如何再寫下去.
故事從1997年7月29日開始…………………

<受傷的孩子>
那天,我進行例行性的屏東地區黑鳶調查後搭夜車回到台北,稍事休息卽轉往木柵看他,

1997.08.11.

**斷翅寶貝由北鳥傷鳥義工高康敏ˋ黃惠慈送至基鳥會館為他佈置的陽台棲木,寶貝於07.25在基隆天外天垃圾場被發現時已斷翅,經祁偉廉醫護ˋ高康敏觀護穩定後決定送至基鳥長期照顧.晶片號碼:AVID015.557.603.寶貝是高康敏取名的,她說:因為全台灣只有約200隻老鷹,每一隻都是寶貝.
1997.08.18.

**溫妮颱風,將寶貝移入廳內,他跳至地板,趴著睡,与當初外木山叉翅落難沙灘被救至德育時的趴姿一樣.
1997.08.20.

**試著帶寶貝至港邊看他的朋友,順便讓他透透氣.
1997.11.13.

**帶寶貝至港邊小公園,8隻黑鳶低飛ˋ鳴叫,其一飛特別低,盤旋很久.
1997.12.13.

**在寶貝見證下,老鷹季義工授證,並贈與剛出爐的<老鷹的故事第二集—鷹兒要回家>.宣告黑鳶二十年大夢.
1997.12.14.

**基隆港老鷹季,寶貝在港邊小公園,14隻黑鳶飛至上空盤旋.

1998.01.04.
**老鷹季閉幕,寶貝在文化中心讓小朋友畫畫,市長致詞表示會共同促成老鷹為市鳥.
1998.04.11.

**寶貝約一歲,帶他至萬里飛行傘起飛場,由高處向下望整個萬里海灣.他學飛行傘起飛方式──打開翅膀,往前衝.
1998.04.16.

**寶貝一歲慶生會,在港濱小公園舉行.
1998.05.31.

**屏東鳥會轉來紅袖-來歷不明,偏紅褐色.有紅色腳環.寶貝對他發出警戒聲.紅袖喜水浴ˋ喝水.寶貝不常碰水.
1998.06.18.

**帶寶貝至團圓聚集區之等待區,15鳶到他上方盤旋.
1998.07.18.

**帶寶貝至瑞濱看蝙蝠.
1998.08.02.

**北縣飛行傘協會蔡教練帶我用籠子裝寶貝坐飛行傘兩次.寶貝安靜的看著上下ˋ四週.民視及教育電台的自然筆記現場報導.
1998.08.15.

**寶貝連吃5隻小白鼠,紅袖第一次吃小白鼠,怕怕的,甚至跳開不敢抓.
1998.12.06.紅袖咬枯枝.

1999.02.12.紅袖已持續撕咬報紙一週.也常鳴叫,寶貝則較少咬紙,也少叫.
1999.03.30.帶紅袖外出透氣,逃逸.幾天後,他又被檢回市政府.
1999.04.20.紅袖回鳥會,寶貝搶走要給紅袖的食物.
1999.05.19.

**中正國小的惠光:
今天是我第二次看到寶貝與紅袖,覺得他們的眼神似乎比前次看到時更溫和,不過聽秋芬說他們吃活的小鴨,而且不會血淋淋的,感覺有些……………
我覺得寶貝與紅袖應該換個名字為:過兒與姑姑,這樣他們的感情應該會更好,而且過兒會成天咕ˋ咕咕的叫不是很好嗎?仔細看看寶貝的眼神,他真的該叫揚過才是.
1999.05.24.

**嘉琳:
這麼久了,寶貝還是這麼小隻,紅袖似乎溫柔多了.聽說紅袖友翹家(潛逃)又被送回來了.被禁足了吧!在外面流離失所,還是回來好吧!
寶貝的尾羽還是很亂,一邊受傷無法平衡,所以清理不到吧,希望寶貝越來越漂亮.
寶貝好安靜ˋ紅袖心情不好.
1999.05.30.紅袖抓到食物後張翅蹲姿護住食物,寶貝也一樣張翅護食物.     
1999.07.03.

**紅袖腳掌腫大,送至祁醫師處診療,07日接回時,他腳底加了一個隔絕物讓傷口有機會復原,頸部也裝了一個漏斗以免他低頭咬掉腳上的隔絕物.一個月後才拆除.
1999.10.22.

**秋芬說:最近一陣子下班前,紅袖會向寶貝衝,2隻互鬥,寶貝掉下,晚上ˋ白天見寶貝皆停在窗戶旁.

2000.02.08.
**秋芬說:紅袖在她給食物時會撲向她,給寶貝食物時,紅袖又啄她,並搶走給寶貝的食物.
2000.05.07.給食時,紅袖衝過來把整包食物搶走,進食時,兩隻皆張翅護食物.
2000.08.24.

**紅袖見小雞,立即撲向前踩住即吃.與以前怕小白鼠的反應完全不同.
2000.12.14.放一隻受傷的雞近紅袖,寶貝趨近,但在發抖.

2001.03. 紅袖又撕咬報紙.
2001.04. 兩隻仍在進食時張翅護食物.
2001.05.16.

**基鳥會館搬遷,寶貝ˋ紅袖移交市政府看護,暫置於暖暖苗圃溫室,等市府寵物銀行成立後再移至永久居所.

(這一年多期間,包括新店老鷹調查員──藍鵲ˋ大冠鷲等多位鳥友常去探望他們.)

2002.03.10.基鳥會員大會後,許多鳥友一起去看他們,他們變瘦了.
2002.11.25.

**一位荒野的媽媽帶小朋友去探望牠們,未見到紅袖.小朋友用衛生紙与寶貝交朋友,初始,寶貝換位,後來就咬ˋ撕衛生紙,並讓想朋友摸腳.
2002.12.11.

**玉純帶食物去看望他,寶貝躺在地上,她為他拍了遺照.農林課證實他於12月9日死亡.

04-3尋找失落的故鄉(三--尋訪印度、尼泊爾、大陸、香港老鷹21天

老鷹的故事 尋找失落的故鄉(三)
-----尋訪印度、尼泊爾、大陸、香港老鷹21天
      台灣老鷹 沈振中

彷彿找到了,卻又彷彿失去了…………………
印度老鷹在首都德里城市路邊的垃圾、屠宰場覓食˙
也在路邊、社區、火車月台的樹上築巢˙
更有150隻在緊鄰某家醫院的樹上聚集夜棲˙
在舊德里一天中隨時可見40-314隻老鷹活動、停棲˙
牠們就停在馬路中間分隔島上的路燈上看著下面人車來往˙
站在印度城市的一個橋上,環顧四週可數到十對老鷹在築巢、交配˙
當有人拋食時,一百至三百隻老鷹一起搶食˙
Yamuna River 上空20分鐘內625隻老鷹遷移˙

尼泊爾的老鷹會到有名的四眼天神廟(猴廟)朝聖--可環顧整個首都谷地, 從清晨的32隻至下午最多停了292隻˙
牠們也在首都-加德滿都的城市裡生活、夜棲˙
一條有屠宰場的河邊最多158隻老鷹與數百隻烏鴉覓食˙
垃圾集中場最多有500隻一起搶食˙
大馬路旁的一棵大樹上有384隻一起夜棲˙
我們住的旅館屋頂就可觀察到約600隻老鷹及上千隻烏鴉在黃昏飛向牠們的夜棲地˙

在大陸廣州-陽江-海陵島二天近1000公里的車程中,穿越許多河川、水田、濕地、菜圃, 我們只數到十隻鳥,更別說老鷹了˙

而沒多遠的香港依然在高度開發的山、港中聚集了700-800隻老鷹˙

而這些數字、現象的背後又隱藏了什麼訊息呢?

上回去香港及日本是有事先安排旅程及旅館,這回去印度、尼泊爾、大陸、香港, 除了高林助介紹尼泊爾的Lok 接待安排旅館及香港Etta夫婦安排旅館、部份行程外,我們依著林文宏、李翠娟、王誠之、洪麗容及印度猛禽會Ashok Kumar Verma在行前協助提供的部份參考地點,像是在探險,我們把自己投入一個無法預知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的國度--------當然也多了更多與非觀光旅遊地 ”人”的互動與了解,而最後也發現,在尋訪、了解及記錄老鷹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 ”人” 這個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其實,與其把老鷹當作環境指標還不如當作人性指標來的恰當˙

第一天˙ 2001.12.27˙
------在Rajinder Nagar 的 Hotel Magha Sheraton床上想:第二天就離開印度˙
TG637台北09:20起飛於12:15抵曼谷˙再轉TG315.17:35.往印度德里,卻因換登機門,行李共掃描二次,打開檢查二次,延遲至19:20才起飛˙到德里已是當地時間22:00(台灣24:30). 出關時行李又掃描二次˙出口圍著一大群接機及拉客的計程車司機,讓人立即面對一種莫名的壓迫感˙
本想效法印度人在機場躺著睡覺,可省下一天旅館費,且依印度猛禽會Ashok Kumar Verma的建議,距機場一公里處即有鳶群,但想想: 睡不好會影饗次日的觀察及攝影˙於是在沒有預定旅館狀況下,我與梁皆得決定冒一次險,上了一部不是計程車的計程車,車外霧濛濛,沒有什麼標的物可知我們正在何方,往何處˙空氣中瀰漫一股濃濃的黴味,讓人覺得不很舒服˙講好載到德里市區的旅館區,他們卻把我們帶到一個旅遊服務處,卸下行李,服務處強要我們到他們指定的旅遊區(數百公里以外,意思是還要包他們的車)—在看過我準備的基隆鳥會印製的老鷹摺頁後,是那裡才有老鷹,他們在這裡住那們久從沒看過老鷹,他斬釘截鐵的說: 德里沒有老鷹˙
此時已過24:00,我們只想找個旅館睡覺,他們見我們執意住在德里(其實那時我們根本不知自己被載到哪.),於是狠狠的敲了我們一筆: 行李再上車,載我們到附近一家不怎麼高級的旅館—一晚50美元(說好不加稅), 車費算兩趟˙
躺上床已28日的01:00(台灣的03:30),對印度失望且難過,他們竟真用如此的態度對待外國人(雖在行前已看了很多有關印度旅遊報導—要留意此類行為,我仍然被這真實的際遇為印度感到傷心)˙
我真想第二天就逃離印度˙

第二天˙ 2001.12.28˙----展開一場意外豐收的冒險之旅
一早,我們被老鷹的叫聲叫醒˙
上屋頂一瞧,老鷹停屋頂,還在旅館旁的一棵獨立菩提樹上築巢˙ 而這大樹竟是被社區房子所圍繞˙牠們就在社區房子旁的垃圾堆裡找巢材˙回房間,由窗戶即可見那棵大樹, 果真如猛禽研究會的文宏所言: 不用找,旅館窗外就有老鷹---而且還築巢˙


這一切都是天意吧—到達時的傷心難過竟是如此意外收穫的前奏˙


雖是如此好的觀察及攝影環境,我們卻不想在這麼昂貴的旅館再住6天˙於是一早就退房(又加收10美元稅金.),梁留在大樹附近拍照(垃圾堆有牛`狗`烏鴉`老鷹撿食,社區陽台有猴子遊走),我去了解我們所在位置及附近環境並尋找便宜的旅館˙

問居民得知,當地距德里市中心以西約4公里,地名是Rajinder Nagar, 房子、樹、建築物都像是蒙上厚厚的灰塵,有一種退不去的沉重感˙垃圾隨處丟,但公園裡有許多人餵食各種生物(他們把食物撒、放在草地上,有如一種儀式,就像有人對那棵老鷹築巢的菩提樹獻花、果、種子般˙除我們外,見不到一個外國人,所以當我在路上逛並用望遠鏡看路邊的每一棵大樹時,當地居民也好奇的問我在做什麼,也有遊民伸手向我要錢˙當然對我最有興趣的還是:馬達三輪車司機,因為他們想要賺我的錢,他們一定會問我要去哪? 住哪個旅館, 他們有更便宜的˙而且都會說別人不好、會騙人˙因為第一晚已被欺侮過,對他們保持著戒心˙於是,就這樣在輪流被人問、建議下,我一路朝德里市中心的Cannaught Place走去,要去那,是因為行前收集的資料裡提到那兒有很多便宜的旅館(約400-500盧比Rs)˙

一位馬達三輪車司機(簡稱P)停到我身邊,問同樣的問題後拿出一張德里地圖,而這正是我最需要的(在台灣我只買到尼泊爾加德滿都及大陸廣東的地圖,今早退房的旅館也沒有),他還說可以載我去Cannaught Place 再回來,只要20Rs. 我相信他的話,結果他還是載我去Cannaught Place裡的另一個旅遊服務處,我拒絕,請他載我回去(幾天後,我也才弄清楚那兒也不是我要去的Cannaught Place,他騙人)˙
回Raginder Nagar 後他又把我載到另一家旅遊服務處(離昨晚那家不到50公尺),我只要地圖,他們仍極力推薦他們有便宜的旅館(我的預算是400-500Rs),還同意讓我先看房間,滿意後再住˙ 看這家服務處老闆並不像昨晚那家的那麼兇,就同意去瞧瞧˙就這樣,我意外的遇見一晚一房二床只要200Rs的旅館—Hotel Royal Palace, 而且保證沒有其他費用˙我就預訂了6天,此時已近中午˙
P 偷偷的跟著我回到梁停留的大樹下,由於老鷹只在清晨抓物入巢及交配,梁覺得中午沒有什麼畫面可拍,而P也願意免費送我們去Hotel Royal Palace. 把器材安頓好後,到屋頂一瞧˙真是老天安排好這一切:
環顧四週完全無障礙(昨天那家的屋頂有圍牆,只能站著觀察,而這家的屋頂無圍牆,可坐在小椅子上觀察),旅館大門口正好有垃圾堆,也可拍攝覓食畫面˙我就這樣開始了在印度德里的老鷹定點觀察—就在Hotel Royal Palace的屋頂˙從中午至次日中午正好一天˙
在下午的觀察中發現路邊及醫院(Ganga Ram Hospital)旁有老鷹在築巢˙
黃昏時刻,近一百隻老鷹分批向醫院集中並夜棲在緊鄰醫院的樹上˙

晚上原要請P及其服務處的人吃飯,感謝他們幫我們找到出乎意料便宜又適合觀察的好旅館,但他們只想多賺我們的錢—對我們原定要去觀察的地點(Ashok Kumar Verma建議了很多可去的地方),開價車資40美金(只送去及接回,他們卻要算司機及車子整天陪的費用)˙ 最後,我只讓P 於次日下午載我們到新、舊德里及Yamuna River繞一圈看看(因為林文宏提及新德里是全世界老鷹繁殖密度最高的地區、洪麗容的朋友小馬在我們出發前一天建議我們去舊德里看看—因為那兒很髒、 Verma 說Y.R 沿岸皆可見到老鷹),黃昏再回醫院觀察`拍攝老鷹在醫院聚集夜棲˙3.5小時行程他開價30美元,我殺到15美元成交˙
想把他們當朋友,他們卻只想做生意,晚餐最後就是我們自己解決了(他們還想介紹餐廳, 我們敬謝了˙.
反倒是旅館服務生( Negi )較善良、老實,對我們的觀察及攝影很好奇,不斷湊到鏡頭前一看究竟,還希望梁明天幫他拍大頭照˙他一天工作十小時,沒有我們所謂的休假,月薪才1200Rs˙
入夜後,旅館前的垃圾堆換成牛群來覓食,有別於白天的老鷹、烏鴉、狗˙
而遊民就睡在不遠處的草地上(他們有的在白天收集、整理垃圾堆中的塑膠袋)˙

在這塊土地上的每個生命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活著˙
所有的物質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巧妙的循環著˙

第三天˙2001.12.29˙---舊德里的震憾.與衝擊
早上7點開始,老鷹由醫院向四處飛離˙
與昨天一樣,牠們仍有固定的停棲點如:屋頂、樹、天線、通訊電塔、水塔……等˙有一隻固定停旅館旁另一棟大樓的通訊電塔上,由於很近,我可以仔細觀察印度老鷹與台灣老鷹的型、色差別:
印度老鷹體色較黑,腳橘黃色,鼻上的白點非常明顯˙
統計自昨天中午至今天中午的11小時中,老鷹同時最多26隻出現在城鎮上空,共出現657分鐘,飛行632分鐘,停樹281分鐘、停通訊電塔183分鐘、停屋頂(含天線、小水塔)468分鐘、停獨立大水塔28分鐘˙
共有三對築巢,1在路邊,2在醫院旁˙
較特別的是:屋頂上一共記錄到14種生物活動----
人、烏鴉、老鷹、鴿子、鸚鵡、松鼠、老鼠、八哥、麻雀、2種鳩鴿、不知名鳥3種˙ 屋頂有居民放的食物、水盆供生物享用˙
下午,在P 馬達三輪車的帶領下,我們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離開Rajinder Nagar 的觀察點不到1分鐘路程,我們看到有人餵猴子、牛甚至山豬˙
那像是一種生活態度、儀式,不是討好或想掌控動物˙也無關富有或貧窮˙
車子越近舊德里,天空的老鷹越多且飛的越低,接著的畫面變成---梁拿著V8搶拍,我站在路邊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馬車、人力車、人力三輪車、馬達三輪車、腳踏車、貨車、送內臟車、進出動物交易場的動物、行人在路面穿梭;而近百隻的老鷹就在路邊、車頂、馬路口低飛追逐搶由路邊屠宰場抓來的食物,有的停馬路邊或屠宰場旁的樹上進食,有的就停在馬路正中央安全島的路燈上˙路面與空中一樣擁擠、吵雜(各種車子的喇叭、老鷹叫聲)˙天空依然灰濛濛,黴味加動物的騷味瀰漫著˙
行人及警察也因我們的出現(此地幾乎無外國人)及拍攝的動作而向我們圍過來,幸好梁在出國前已備妥相關文件,而我也帶了老鷹摺頁給他們看,讓他們知道我們只是拍老鷹(屠宰場及動物交易場不讓我們進入)˙他們稱老鷹為Chiel (與老鷹的叫聲很像)˙
心裡盤算著明天要來此地做一天的記錄,但我也清楚當一群人圍著我們對我們及拍攝充滿好奇及興趣時,我們將會什麼事都沒法做˙

三輪車在擁擠的車陣中穿梭,看到乘客直接在行駛的巴士後門跳上跳下(好像不用付車資),烏鴉也直接停在行駛中的運動物內臟車上進食,150隻老鷹就在馬路上低飛、盤旋, 原來有人向空中拋食物˙
在這同一片土地上,生物用著異曲同工的方式謀生˙

我們由繁鬧且有水泥建築物的舊市區進入有著無數破舊矮房卻有耕地的Yamuna River 旁,其實也不過隔幾條街而已,卻是天壤之別˙從旅館到舊德里再到這Y.R.旁,才覺得我們住的地區還算蠻高級的˙
河上的橋是用大型浮筒搭成的,P 說: 雨季時,這座橋是在水面下˙
橋上仍是各種人力、馬達、動物車子通行,河水灰黑色,令人驚訝的是,在如此髒的水域竟也有數百隻海鷗(至少兩種)停棲,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看似貧民區的地方還是有很多人在餵海鷗,他們有的是帶了整袋土司,還沒撒,海鷗已飛過來,似乎已認得人了˙
雖只有少數老鷹在空中飛行,我還是打算排一天來此做整天記錄,以與舊德里及所住的Raginder Nagar做比較,如果老鷹在舊德里依賴屠場、在Raginder Nagar 依賴垃圾堆維生,我很好奇:Y.R.的老鷹會吃什麼?

下午4時之後回Ganga Ram Hospital 前的小公園準備記錄、拍攝黃昏聚集,才架好攝影機沒幾分鐘,又是一群人圍過來(在印度真的是到處都會有一群一群的人及生物-天上地上都一樣,悠閒沒事做,一點風吹草動就蜂湧而上),醫院的警察也來了; 這回,梁的文件及我的老鷹摺頁皆無效,因為:
我們不能拍到醫院. 沒有理由, 就是只能拍鳥不能拍到醫院的建築物.
(與屠宰場及動物交易所不能拍的原因會一樣嗎?)
我們就是想拍老鷹在醫院聚集夜棲這個台灣人絕對會驚訝不已的畫面,不能拍到醫院,就顯不出其特別之處˙而警察卻真的很盡職的站在我們旁邊監督我們,最後,我們只能放棄˙梁把主要器材送回旅館再拿V8攝影機回來伺機而動,我則繼續記錄回醫院的老鷹隻數˙
約135隻老鷹在醫院聚集並睡在緊鄰醫院的一棵大樹上,樹下滿是糞便,人、車就在其中走
動˙
17:00後,警察下班,梁仍小心的用V8 攝影˙
醫院前的小公園也有遊民睡覺,而地上的一種裝食物的盛具特別吸引我:用葉子摺
成碗碟狀˙用餐後丟棄---仍是自然物,會回到自然循環˙

在印度第二天,我們已深深感到,我們在無意間闖入的是一般遊客不會也不想看的印度最真實的一面(兩天後當我們進入新德里時,這種感觸更深刻.).而這種真實也牽動著老鷹的生存與多寡˙

第四天. 2001.12.30. ------舊德里的人與老鷹.
不透過旅遊服務處,我們直接請P 接送,免的因為有更多人要分一杯羹而增加費用˙他還說無論我們給他多少費用他都不會要求再增加˙
他不讓我們在昨天的地點觀察、攝影,因為會有警察過問,而他今天並不陪我們,更增加了我們在此的危險性;所以他把我們送到轉角的另一條街上(其實才隔不到100公尺),說這兒較安全,但是,我們才把器材卸下,馬上有一票人圍過來,我們只好問他有可能讓我們到屋頂嗎(我們天真的以為屋頂就沒人干擾)? 一個當地人馬上帶我看了幾個地點,最後決定在Ramban 家的屋頂觀察、攝影˙
當我準備一人10Rs小費給幫忙搬器材及找屋頂的3個人時,他們拒收,我以為真的遇
見好人,結果他們說一人100Rs. 而且不是現在拿,還說此屋頂有人會定時拋食物給老鷹,我
未意識到這還要另外收費,等屋主到對面屠宰場拿來一袋動物內臟後,他們向我們要50Rs 給
Rambam後才要向空中拋食物˙此時,我開始焦慮這一天還會發生什麼事˙
這整個過程中P 一直在樓下,似乎擺明了要讓他們撈一筆˙ 與P 約好11時來載梁去昨天有人拋食的地點後,我們開始了在舊德里一天的記錄˙
當他們向空中拋食物時,老鷹沒什麼反應,有幾隻飛來瞧瞧,有幾隻嚐試衝下來抓皆未
成功;我知道這兒的老鷹並未習慣這種拋食的舉動,這表示這兒平常並無人拋食物給老鷹(他
們剛才說謊)˙

在9.5小時的記錄中,老鷹共出現570分鐘、停樹上565分鐘、停屋頂560分鐘、在學校屋頂交配3次、在路邊築巢、最少40隻,最多314隻˙他們成群在城市上空來來去去,在幾個屠宰場間移動搶食˙由於屠宰場不讓我們進入,我們無法實際目睹牠們抓食的狀況,梁後來下樓走到較遠的一處路邊屠宰場才拍到老鷹搶食內臟的畫面,但隨及被工作的人阻止˙
在屋頂看著羊群進入屠宰場,有的仍舊整群出來,有的出來的只是一車車的內臟以及一
車車的帶毛羊皮,他們只用羊的毛皮嗎? 剩下的肉、臟他們如何處理?----而這也關係著老鷹
及烏鴉的生存問題˙
印度老鷹又稱Pariah kites,Pariah的意思是:南印度的最下級民、賤民、被放逐者˙這與牠們吃剩下的肉、臟有關嗎?而在屠宰場工作的人不喜被拍也是因為他們自認為低級嗎?
(突然發現我們中國人把什麼都吃了,一點也沒留給土地及其他生命,那我們又算是什麼呢? )

路邊有人放肉、臟,引來烏鴉及老鷹搶食,烏鴉直接停著吃,老鷹則是低飛搶抓卻老是
抓不到˙而屋頂也有貓、松鼠、蒼翡翠在尋找食物˙
而屋頂的人也上演著類似的劇碼---
這兒的屋頂是相通的,當有人發現我們,先是遠觀,接著就有人又爬又跳的來到我們身旁,
一開始也只是問我們在做什麼,後來就索性要手錶、要錢˙我不理他們後,他們就爬回自己的屋頂;原以為可以安心繼續記錄了,沒想到接著而來的是石頭的攻擊˙等原來向我們要100Rs的人上來後,他們才收斂了些˙至此我才了解,那100Rs等於是保護費˙
拿不到什們好處的居民這會兒就在屋頂玩起自製的小風箏-約10-15公分長寬的塑膠布加一條細繩˙日子還是可以如此悠閒、自得的過著˙

下午,那三個人外加第四個又上來拋食物(上午剩的內臟),經過多次努力外加吼叫引老
鷹注意,老鷹們終於成群過來低飛搶食,而且一下來了三百多隻˙
這也讓我想到自己曾在萬里,及在屏東帶一群科大學生向空中拋物而引來老鷹的注意甚至抓來寶麗龍在空中丟、抓給我們看的經驗,只要嘗試,牠們終究會對人的舉止有所反應˙

我們的出現對他們而言也等於是天空掉下來的一塊肥肉,只看誰厲害能賺(騙)到最多錢罷了˙

結束觀察與攝影後,400Rs給屋頂的四個人,他們透露出還不夠的眼神,1200Rs給P.
也違反上午所言,要我們多給一些˙
然而,就如旅館服務生Negi老實、踏實、不貪求的工作,這兒也有老實人--- 我看的出
來屋頂主人Rambam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棋子,我很懷疑他能分到多少錢˙ 臨走前請梁幫我與他及其子女合照,回國後再寄相片給他˙
對印度的感覺已由第一晚的傷心、難過轉為心疼˙
晚上,仍向同一個路邊小水果攤買水果˙ 與其要把錢給出去,不如給這些老實討生活的市井小民˙
這些市井小民也讓我聯想到在台灣辛苦找食物的老鷹˙
(我心裡已打定主意:下次再來時會再見見這三個人˙)

人、烏鴉、老鷹都靠這個城市討生活,即使再如何髒、亂,他們都願意住
在這兒,這也難怪老鷹會在這樣的城市路邊停棲、築巢了˙
日本的老鷹在很乾淨的都市裡由市民及遊客給食, 與印度正好是兩個相對的例子供我們參考˙
而如果窮困及富有、乾淨及髒亂的國家都有那麼多老鷹,那台灣算什麼?

第五天. 2001.12.31. ----Yamuna River 的生機.
離新德里市中心並沒多遠,河邊是個貧民區,人直接在河邊大便然後用污濁的河水洗˙
我們要找個沒糞便的地點坐下來觀察是不可能的,所以9小時的觀察、記錄是在糞便堆中進行的˙
9小時中,老鷹共出現540分鐘、飛行540分鐘、停樹540分鐘、停電塔或電線桿469
分鐘˙老鷹最少11隻(10時前約有50隻老鷹停在停菜圃地上不易見,等牠們飛起後才發現)
最多400隻,下午13:50—14:10間,共625隻分三批從高空往西北方遷移(幾乎是沿著河
流飛)˙河兩側的樹、電塔皆有老鷹在築巢(築巢16次、交配3次)˙
一直到11時,我仍未看到牠們吃什麼,倒是河面的海鷗已有33人次拋食給牠們吃了—--
人們走路、騎機車、開三輪車、開小汽車來到橋面,有男有女、有獨自也有全家一起,拋或
撒土司、餅乾˙海鷗有在空中直接以嘴接食,也有在河面咬食˙人們餵完後順勢把垃圾袋
丟到河面,而河面卻也有另一群人筏著簡單的浮物(不能稱船)撿這些垃圾袋,然後集中到河
邊整理(他們甚至睡在垃圾袋堆中)˙當河面撿垃圾袋的人影響到海鷗覓食時,餵食的人會趕
走他們˙
人們丟到河裡的還有貢品---神像或其他我看不清楚的物品˙
11時後,老鷹也來河面取食----抓餅乾及一些很小無法辨識的食物˙
一天下來,老鷹共在水面抓食32次、地面抓食3次,34次在空中直接吃、在樹上及電桿各一次˙同時共有75人次拋食給海鷗吃˙
當老鷹停在田圃的樹上時,田中也有人在工作、小孩在奔跑,人離老鷹停的樹不到5公尺,我試著往老鷹走去,看看能靠多近,但是離30公尺遠, 牠們就飛走了˙
牠們會認人吧,畢竟我並不與牠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而這一整天中也有一群約80隻的老鷹在同一片林子起起落落,似乎與築巢的老鷹不同群,一直到16:30才與在其他地點活動的老鷹一樣分批往西南方離去,在更早的15:40 , 海鷗也開始分批往同一方向飛去˙ 在河域活動的其他生物如:高翹行鳥、磯鷸、椋鳥、、、、也逐漸離去˙
鳥離開河到另一個地方睡覺,原來在此活動的人並不會全部離開,全身烏灰不知多久沒洗澡的小孩子在垃圾堆裡找食物,在河邊自己生火,在非常小的小鍋子裡放生玉米及沙,用小棍子翻攪、炒˙
河的另一邊卻丟棄了很多蘿蔔沒人撿˙
路邊小攤販以牛轉圈拉動轉軸擠壓連皮甘蔗汁,還外加疏菜、檸檬混合,一杯才5Rs.
我喝了兩杯˙ P 只接、送,不陪我們,其中的時間他還可接其他生意,卻叫價1500Rs. 等於那小販
要盤腿坐一天賣300杯甘蔗汁˙
其實若以一般路邊攔車,費用可能不到300Rs˙只因我們不知這橋名,而且還要請他載我們去找梁需要的充電用品(因電壓不同燒壞了攝影機充電器)˙
我還沒來的及調整心情,車子已進入新德里市中心的霓虹燈及車陣裡,這裡看不到人力車,除了馬達三輪車外,都是大大小小的汽車˙人雖穿得較乾淨整齊,樓房也較高大美觀,但是塞車及不斷的喇叭聲依舊˙
與P道別,明天起我們自己再去闖其他的旅程,不想再讓他賺我們的錢˙
就像河流般,自然的流動,有什麼看什麼,發生什麼就接受什麼˙

第六天˙2002.01.01˙---意外之旅
上午由旅館沿路問路步行至舊德里,先經餵猴豬的小徑,上班族經過時有的自備食物,有
的向小販買,餵牛後會摸牛的頭,豬吃掉在地上地上的食物,猴子看到梁拿攝影機,不敢
拿民眾給的食物,一直退到樹林裡˙
他們的花園(garden)幾乎都是樹,反而不見老鷹、烏鴉在其間活動˙.
我們沿路拿著地圖問路,三度進入舊德里,行人稱老鷹為chieli(有別於之前的chiel, 爭著在梁的攝影機前擺姿勢˙在短短200公尺間,馬路旁共數到5對老鷹在繁忙的人車頭頂自在的築巢˙
公園內,孩子打簡易板球、樹上停老鷹及烏鴉、地上有松鼠在奔跑.˙

坐人力三輪車到新德里,車子只能到某個街口,那彷彿是新舊交會處,也是人的階級分界
線˙20Rs的車資,我給他30Rs並說: happy new year˙
新德里就像許多現代都市般,有麥當勞、咖啡廳、乾淨的街道、、、, 老鷹也只是飛過,我們也不想多停留,就叫了馬達三輪車去尋找Ashok Kumar Verma 提到的Kakrola 農村˙ 司機雖然對那個地方不熟悉,卻好心的依我們的需求在村內多繞了幾圈,我們只看到一對老鷹在交配,村民也說: 鄉村較少、都市較多˙
在趕回醫院補拍黃昏聚集的陸上,司機仍隨時在注意哪兒有老鷹,在Kirti Nagar 跨鐵軌
的橋上,他指著一群正低飛盤旋的老鷹—約有30-40隻˙我們請他停下,梁急忙拿著攝影機去
拍—前景是車水馬龍,遠景是夕陽,中景是停枯樹及低飛的大群老鷹˙ 司機好心的要我們慢慢拍,他會等我們˙

我也決定明天到此作一天的定點記錄,看看此群與前幾天記錄的老鷹有何不同、相同的習性˙
拿起地圖請司機確定我們現在的位置,回旅館卸下較重的器材再去醫院數、拍黃昏聚集˙ 想請司機明天一早來載我們去Kirti Nagar 跨鐵軌的橋上,他說他住城市另一邊較遠無法那麼早趕過來,他的年紀與載我們去新德里的人力三輪車伕一樣比我們大,我們也多給他一些費用說:happy new year˙

醫院旁的大樹仍有150隻老鷹聚集夜棲˙
這回也是17:00 之後,沒警察來阻止我們拍照˙
從第一天被敲60美元後,每一天都有意外的收穫,而這一切似乎都是老天安排好了—
雖然行前有Ashok Kumar Verma 提供的許多地點,但我們卻意外的發現更多可觀察的好地點˙我想Ashok Kumar Verma 也會很意外且高興˙
晚上, 向旅館服務生道一聲:happy new year˙並給了一點額外的小費˙
真的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了˙

第七天˙ 2002.01.02˙----Patel Nagar Station月台上的老鷹巢
在Kirti Nagar 跨鐵軌的橋上,從上午8時到下午6時共10小時的定點記錄中,老鷹共出現600分鐘、飛行600分鐘、停樹600分鐘、停路燈56分鐘、停屋頂192分鐘、停鐵路電線架56分鐘˙最多出現104隻、停樹上最多50隻˙黃昏時刻有154隻分批往東北方飛離,另有40隻停在樹上夜棲˙
500公尺半徑內一共數到10對進行繁殖行為包括:2次抓枝、9次交配、14次入巢˙
巢樹大多在路邊、屋邊,較特別的一個是在Patel Nagar Station的月台上˙
火車在月台進出,老鷹也在月台中間的一棵巢樹進出,居民、路人、乘客也在鐵軌旁大便˙
鐵軌旁整日有人走動.橋上有行人、腳踏車、人力車、機車、三輪車、汽車、公車、牛車、馬車川流不息˙
一旦有車禍,則會聚集數十人圍觀—把車禍的人車團團圍住,看不到到底是誰出了車禍˙
而天空的老鷹也是這一群、那一群的,偶而也到路面抓食物或巢材˙

真的是天上地上各忙各的,彼此相安無事˙

晚上與水果販、旅館服務生Negi 道別˙
有點不捨這樣的國家:
富與貧、工作與閒逛、勞動與詐騙、傳統與現代、舊與新、生物與人一起活在同一個時空裡.、、、、

第八天. 2002.01.03.----- 由印度到尼泊爾˙由灰暗到明亮˙
短短1.5小時的飛行時間卻讓我們在機場及飛機上耗掉一整天˙
我們上午8時已到德里機場,但是等待加上8道檢查、通關、、的手續,RA206.10:45的班機遲至14:10才起飛˙到加德滿都上空後,又因中亞領袖會議在加德滿都舉行,機場正在迎接貴賓,我們在天空繞了好幾圈˙見到Lok時已近黃昏˙
在飛機上俯覽,由印度一片灰濛濛又多房子的黃土地進入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清晰少房
子的高山河谷,落地後又有Lok親切接機、安頓進駐一晚16USD有暖氣的Hotel Marshyandi
Mandala旅館、介紹尼泊爾民情、招待晚餐、找最便宜的國際電話撥接店、參觀他的旅行社
(比印度的舒適有人味、資料隨意拿)、、、心情立顯不同,安心多了˙而我們並不需付他導遊
費˙他是以台灣朋友的態度在對待我們˙
攤開由台灣帶來的加德滿都地圖,向Lok說明我們打算明天先去猴廟--四眼天神廟
(Swayambhunath Stupa—荒野李翠娟建議的地點)觀察一天十小時,以了解整個加德滿都谷地
地形及老鷹在谷地的活動狀況,再決定另外四天的行程˙Lok很驚訝我們有此地的地圖且知道
四眼天神廟有很多老鷹˙他說老鷹一早就停在廟前的樹上,但牠們並不睡在那兒˙與他約好明
天一早06:30出發, 07:00到觀察點,此地日出時間約為07:00,本以為會與他的作息時間衝突, 他卻表示他每天都是這麼早健行上猴廟再下山上班˙

此地路面崎嶇不平,也有乞丐、遊民、垃圾,但是,人的第一印象卻和善不會像印度人那般令人感到不安、不知要相信誰˙

第九天˙2002.01.04˙----老鷹與人都在朝聖
Lok 看到梁的攝影器材楞了一下,他與梁輪流拖著笨重的器材上山,沿路可見老鷹由同一
方飛往河邊或廟˙我們避開有365階的正門,繞山坡到較高的後門,比預估時間晚了半小時,
在廟前送他基隆鳥會的老鷹T恤及野鳥月曆˙他陪我們一段時間後才離開,離開前還買了早
餐請我們,並請我們不要客氣,有什麼需要都可打電話請他幫忙˙
老鷹停棲的大樹離廟前遊客常駐足觀景的廣場不到30公尺,可是大部分的遊客並未注意到牠們的存在,人們大都瀏覽整個加德滿都谷地並拍照,然後被我們的攝影、望遠鏡裝備吸引才跟著看見眼前的老鷹˙遊客來自不同國家,有歐洲、美洲、亞洲、當地人、西藏、、,有的是健行,有的是朝聖,有的只是觀光˙老鷹摺頁及望遠鏡成了我與他們互動最好的媒介˙尤其是當他們第一次透過望遠鏡看老鷹時,皆露出難以相信的眼神˙
而老鷹對人群的觀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老鷹數量由上午每小時的32、34、44、41、92隻漸增至下午的172、165、244、292隻,四時之後減至100、16隻˙停樹上的隻樹也有類似的變化:32、22、21、85、100、165、244、292、100、14˙17:30之後0隻˙
12時至16時之間像是牠們來此朝聖、休息的時刻,用望遠鏡由此處望出去,也確實可見谷地的河流走向、各主要廟宇及皇宮,牠們在此處應該也可隨時了解每個鷹群的動向˙
Lok說:政府不允許蓋大樓,因為會擋住各個廟宇˙
老鷹停樹上時,偶有猴子故意搖樹想趕走牠們,有時老鷹會起飛換樹,但大都時候是不理牠們˙16時之後老鷹分批往河邊作睡前最後一次的覓食,然後往清晨來的方向飛去˙這個方向正好符合一位當地人所說: 他們分不同群睡在村子裡的樹上而非山上˙在地圖上標示老鷹覓食的河邊及最後飛去的位置,計畫明天去河邊作一天的記錄,後天去尋找、確定牠們的聚集夜棲地˙
總計十小時的記錄,老鷹共出現600分鐘、飛行531分鐘、停樹上600分鐘˙只出現一次抓枝行為˙在廟前並無覓食行為.
牠們的形體大小、顏色與台灣的幾乎一模一樣,但有少數的腳色是橘黃色˙
晚上, Lok問我們進行的如何、何時再見個面˙我約他明晚見面,想請他後天租車協助我們找老鷹的聚集區˙

第十天˙2002.01.05˙----萬物賴以維生的河流
依著昨天在地圖上標示的地點,我們由旅館走到Maruhi 的Vishnumati River 河邊,那兒有小吊橋、小廟、一二層樓的住宅、小型屠宰場、崎嶇小路˙河寬約20-30公尺,只有印度Y.R.的1/4-1/5. 但一 樣髒. 烏黑的河水有牛、鴨喝, 居民洗腳、洗鍋子˙河邊也是居民大便、屠宰場丟棄動物內臟、糞、腸中消化物的地方˙老鷹、烏鴉、豬、鴨、雞就在這裡覓食˙
由07:00至17:30共10.5小時的紀錄,老鷹共出現630分鐘、飛行630分鐘、停樹630分鐘˙停屋頂及地面各30分鐘˙
每小時出現最多隻數變化為:
75—82—88—85—96—70—20—24—84—84—158—0˙
牠們從12:10起即分批離開往四眼天神廟飛去,15:20再陸續回來,與昨天廟前的紀錄有相關性˙
每小時停樹上最多隻數變化為
70—76—63—64—58—37—7—4—5—8—2—0˙
下午停棲數量較少是因為它們在下午覓食的次數大於上午:
10.5小時中共在河邊覓食208次、河面覓食14次˙12時之前共覓食87次,13時之後共135次,其中的121次是集中在15-17時之間˙
較特別的覓食行為是: 
約有30隻直接停在河邊與烏鴉搶食(在紀錄覓食次數時僅各算30次)˙而當烏鴉被老鷹或狗驚飛起來時,那只能用烏雲遮天來形容˙
17:00之後,共有521隻分批由觀察點東南方盤起往東北方飛去˙這也讓我們更篤定明天要尋找牠們聚集夜棲地的大致方向˙

在一天的紀錄中也有居民、行人駐足看我們,但大都只是看,很少問東問西˙
倒是豬對梁的器材袋很有興趣,用鼻子猛嗅一番˙
一整天空氣中瀰漫一股腥臭味,我的肚子不舒服、噁心,加上氣溫由清晨的0度升至下午的20度,我疲倦、感冒、結束觀察時終於拉肚子˙
晚上我請梁及Lok吃晚餐並討論次日的行程:清晨到河邊錄音、到Lok幫我們問到的垃圾集中地、四眼天神廟下仰角拍老鷹於廟前飛行、黃昏尋找聚集夜棲地˙ 租車一天含司機費25USD˙Lok陪我們但不收導遊費˙

第十一天˙2002.01.06˙----馬路邊的聚集棲地
我頭痛、發燒、拉肚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車上休息˙
河邊的老鷹今天反常的不像昨早那般愛叫,廟前也未拍到滿意的畫面,梁明天需要再花一些時間錄音、補拍˙反正我身體狀況不太能再做整天的定點觀察,剩下的兩天就以他的拍攝、錄音為主˙
Lok幫我們找到的垃圾集中地確實有很多老鷹停在樹上、電塔上,像是在等待什麼似的˙他說下午會比較多,我想:改天下午再來看看˙
下午三點過後,我們開車找尋老鷹的聚集區,依前兩天所判斷的方向,我們運氣很好的只找二個點即看到牠們在Golkhupakha 村落大馬路旁的小樹林聚集停棲˙四時之後每十分鐘陸續回來的累積隻數如下:
20、26、30、51、77、88、104、164、248、358、470˙
才三天的時間就出奇順利的記錄到加得滿都老鷹的覓食區、休息區、聚集區,晚餐換由梁請客˙
晚上吃頭痛藥,早早躲入棉被休息˙
新店守護員(也是荒野及慈濟義工)大冠鷲、藍鵲夫妻及我的乾女兒小君很巧的在我身體狀況最不好的時刻由台灣打電話來關心˙半夜,我流汗熱醒(當地戶外溫度可能只有零度),燒退、頭不再痛˙

第十二天˙2002.01.07˙------一棵樹睡384隻老鷹
因為仍在拉肚子,外痣流血,我上午留在旅館休息,梁去河邊錄音˙他也開始流鼻水˙
下午再一起去猴廟下方補拍畫面˙然後再至聚集點補拍聚集畫面˙
這回,我只計算一棵樹有多少隻老鷹回來停棲,由16:50-17:50每十分鐘累積如下:
80、126、168、213、331、384˙
這是我記錄老鷹十年來第一次在一棵樹上數到這麼多老鷹—384隻,而全台灣總數才不到200隻˙
居民圍觀,我拿望遠鏡給他們看,他們也是驚訝的表情說:怎麼變那麼近˙
晚上,我夢到我成為老鷹在天空自由飛翔,尋找綠衣朋友˙
過去曾密集做類似夢的時期是在1992年遇見外木山那群老鷹時˙

第十三天˙2002.01.08˙-----500隻老鷹在垃圾場
上午逛旅館所在很有名的Thamel--遊客、旅館匯集區,有各種旅遊、登山用品店,也有各國風味的餐廳˙
下午,我們去Vishumati River與Bagmati River交會處的垃圾集中地記錄、拍攝˙由14:30至16:30每30分鐘最大量紀錄如下:
14:30—160隻˙107隻停樹上、28隻停電桿或電線˙
15:00—173隻˙ 72隻停樹上、30隻停電桿或電線˙
15:30—390隻˙200隻停樹上、100隻停電桿或電線˙
16:00—400隻˙200隻停樹上、100隻停電桿或電線˙
16:30—約500隻˙100隻停樹上、200隻停電桿或電線、100隻停垃圾場土堆或地上搶食、100隻低飛搶食
(場內工作人員不准梁拍攝,所以無法取得老鷹大群覓食的近距離畫面,明年可能要再來一次並請Lok協助溝通)
牠們停的樹就在住宅區裡,居民在裡頭走動時牠們沒什麼反應,一但我們走進去,牠們就群飛而起˙
17:00,我們趕回旅館屋頂紀錄由各地飛往聚集區的老鷹總數,Lok陪同˙
以下是每十分鐘的累積最大量:
23、151、401、459、590˙
牠們分往兩個方向飛去,主群就是往我們記錄兩次的地點,小群飛去的地點意外的正是我們前天尋找聚集區時去的第一個樹林˙

我們運氣很好,從印度到尼泊爾這一路下來,總是憑著機緣遇見成群老鷹覓食、聚集、休息以及築巢˙也意外的隨著老鷹看見文明背後的另一面˙
就像當初遇見外木山的那群老鷹後,我開始重新走訪那生活三十多年的土地,重新去聽老一輩的人談農村時代的老鷹記趣˙
對印度、尼泊爾人而言,牠們的存在於他們身邊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就像我們現在看身邊的麻雀、烏秋般˙
  人總是必須在失去後才開始追憶?
  Lok說我們記錄老鷹覓食、停棲的V.R.河畔將於三年後開始轉變成整齊、有柏油路面的大道,那條橫跨於其上的小吊橋也會改建成可通行各種車輛的大橋˙
  有500隻老鷹聚集、停棲、覓食的垃圾集中地也將遷至20-30公里外的山區-因為髒亂必須遠離文明都市˙
   我彷彿看見台灣老鷹的過去,也看見尼泊爾老鷹的未來˙
   但是,台灣老鷹的未來會是什麼?
   像印度、尼泊爾?或香港、日本?
   
第十四天˙2002.01.09˙---繁複的機場檢查手續
   TG320準時由加德滿都起飛,也準時接上由曼谷起飛往香港的TG602班機˙於晚上22:45抵香港˙Etta夫婦接機並送我們到住宿的黃太太家˙
在加德滿都機場,我體驗到繁複檢查的過程,比離開印度的8道手續還複雜:
    進機場廣場要排隊檢查文件或機票,Lok事先申請了文件才能開車送我們進去.
    進機場大門要有機票,Lok也就只能送我們到此˙他特別交代進去後還有哪些手續˙
    繳機場稅˙
    掃描托運的行李˙綁上表示檢查過的帶子˙
    辦理登機證˙
    上電梯還要再檢查有無登機證˙
    通關˙
    行李紅外線掃描˙
    打開所有行李,一一檢查並在登機證上蓋章,不論紅外線掃描器有無顯示異狀˙
    進、出候機室檢查登機證2次˙
    上飛機再打開行李檢查˙
    一共11道手續˙
    
第十五天˙2002.01.10˙---貧瘠的土地
  雖然在出國前有旅行社的朋友說我們要去的印度是比大陸更可怕的地方,而在尋找印、尼老鷹的旅程中,梁卻常提到他所了解、親身經驗的大陸經驗──會為了你身上的錢而要你的命,在偏僻的旅館會有黑道拿著槍抵著你的頭強迫你叫小姐.所以在進入大陸前,我們只換一點點人民幣,並把剩餘的美金留在Etta家.
由香港搭09:25火車到廣州,廣州火車站前滿滿的人群席地而坐等候買車票及進車站的景;換巴士往陽江,巴士卻中途停駛等下一班車載我們,250公里開了5小時,到陽江已18:30,在這約400公里的旅程中,沿路經過旱田、菜田、水田、水池、河流卻只數到2隻燕子、1隻鶺鴒、2隻不認識的鳥!沒有見到熟悉的白鷺鷥、烏秋,當然也沒有老鷹.
晚上,一直到半夜一兩點,旅館服務生打了十幾通電話問我們要不要叫小姐.
心想,明天就回香港吧!
    
第十六天˙2002.01.11˙----一線之隔˙天壤之別
  由陽江往海陵島沿路仍有河、田、海、泥灘地,也只數到2隻鳥.
狗、貓吃兩斤送一斤的招牌及處處林立的大排檔餐廳已告訴我們這一切現象的答案.
我們決定趕回陽江搭09:00往香港的直達巴士.連同大陸出境、香港入境檢查時間,一共七小時.途中跨越有名的虎門大橋,廣闊的河面依然未見一隻鳥.
  在大陸境內,各山頭皆是同一種樹林,顯的很單調.一進香港,頓覺環境活了起來:林相多樣、成群白鷺鷥、路邊樹林有鳥停棲、空中有老鷹飛翔.
  除了中國人什麼都吃的原因外,這會與香港曾被英國統治過有關嗎?!
   
第十七至二十一天˙2002.01.12-16˙---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在這剩餘的五天內,除了陪香港麻鷹小組進行聚集區老鷹同步調查外,梁拍聚集畫面、錄聲音、找市區內適合拍攝老鷹在高樓旁飛翔的地點,我則試著尋找可能的繁殖區,以備未來有可能做兩岸三地老鷹棲地環境比較.
雖然發現數個地區有老鷹築巢、交配行為,卻無法直接目視巢位.不過也發現香港的老鷹除了在社區、樓房邊築巢,也有的是在較不易觀察的山區築巢.

在尋找亞洲鄰近國家老鷹的旅程中,我看見牠們的共通點及不同處,我同時也看到老鷹與人的關係的一致性以及人與老鷹的關係的不一致性.
牠們都依賴人類,食物、巢材以及在空中玩丟抓遊戲的物品都主要來自人類.但在不同國家,牠們與人的距離卻明顯的不同,有的吃、住、築巢皆在城市裡,有的吃在城市裡卻要到遙遠的山區睡覺、築巢.有的就在路邊垃圾堆、屠宰場取食,有的直接在空中抓取人們向上拋的食物,有的卻要到處飛行尋找人們無意間提供的食物.
 
印度、尼泊爾稱牠們為Chiel-如老鷹的叫聲
香港稱牠們為麻鷹-依其羽毛色澤吧?!
台灣稱牠們為來葉或厲翼-有如飄來的葉子,輕飄飄,或如會抓小雞的厲害翅膀
日本稱之為Tobi或Tombi-意如to jump跳躍、to fly飛行
剛好分別依老鷹的鳴叫、色澤、感覺、行為來稱呼牠們,
不同的稱法似乎也意味著人對老鷹的認知、了解以及對待˙

印、尼因為就在身邊吃、住、築巢,每天聽牠們的叫聲,不需特別注意牠們的特徵,所以直接用牠們的叫聲稱呼牠們?!
香港因為冬天特別多,所以特別注意牠們的羽色而以其較多的幼鳥、亞成鳥背部的色澤稱呼牠們?!
台灣在農村時代因為看牠們成群低飛、輕飄飄如葉子,且會抓小雞讓人們又恨又愛的,所以稱牠們為來葉或厲翼?!
日本呢?什們因素讓人們稱牠們為Tombi、Tobi—to jump,to fly.是因為人們常拋食物而很容易看見老鷹從路邊的停棲點跳躍而起、飛行至頭頂抓食之故?!

如果牠們一直是這麼依賴我們人類,且又會與人們互動,在台灣的我們除了拿著望遠鏡遠遠的望著牠們之外,應該還可以做點什麼,在牠們與我們之間?!

我尋找、拜訪其他國家老鷹的旅程仍將持續,不只亞洲,還將逐漸擴及歐洲、非洲、澳洲.

致謝:
感謝基隆鳥會黑鳶基金贊助此次旅程費用(捐款人: 賴榮孝、李翠娟、柯惠珍、陳美玲、林志卿、李慧淑、王鶯玲、林怡嫻、郭玉純、王美蘭、曾芳美、王瑞瓊、吳榮旋、李慧娟、李正仁、高旗、林秀麗、、、、、、)

台灣猛禽會林文宏、荒野保護協會李翠娟於行前提供有關印度、尼泊爾黑鳶相關資訊
台灣猛禽會秘書長王誠之協助聯絡亞洲猛禽會尋找人力支援、資訊

基隆鳥會柯惠珍介紹豪福旅行社的洪麗容及小馬於行前提供有關印度、尼泊爾旅遊相關資


印度猛禽會Ashok Kumar Verma在行前提供印度部份參考地點
那魯灣旅行社張瓊方協助辦理簽證、機票

印度三輪車司機Pappu 協助找到一天只要200Rs.的旅館、導覽找到有很多黑鳶的舊德里及
Y.R.

高林助介紹尼泊爾Travel Link Services的負責人Lok 接待、安排旅館
基隆鳥會提供黑鳶紀念T恤及野鳥月曆贈予尼泊爾接待的Lok

香港Etta夫婦接送、安排旅館、部份行程、招待晚餐
香港小小麻鷹調查員陳天樂的家長-陳蔚超、曹淑華夫婦招待晚餐

新店守護員(也是荒野及慈濟義工)大冠鷲、藍鵲夫妻及我的乾女兒小君很巧的在我頭痛、發燒、腹瀉的時刻由台灣打電話到尼泊爾關心
大冠鷲、藍鵲夫妻機場接送.

04-2尋找失落的故鄉(二)--當台灣老鷹遇見香港麻鷹與日本老鷹

老鷹的故事 尋找失落的故鄉(二)
-------當台灣老鷹遇見香港麻鷹與日本老鷹

老鷹 沈振中

我不曉得要用什麼樣的文字來描述如下的畫面帶給我的衝擊:
500-700隻老鷹在眼前30-50公尺處黃昏聚集!
港邊一天十小時間,隨時可看到40-300隻老鷹!
80隻幼鳥停在稻田!
80隻老鷹在魚池排水口與紅嘴鷗低飛搶食死魚
老鷹築巢在公寓、馬路旁!
河畔有人釣魚,釣客後面的路燈、電線桿上停著老鷹看下面釣客的一舉一動!
老鷹吃土司!
牠們停在路燈、屋頂、天線、、上,再伺機搶食居民、遊客丟在草地、沙灘或拋至空中的廚餘、肉、食物、土司!
當我往上拋土司時,老鷹、紅嘴鷗、鳥鴉,各約30-50隻在身旁、地上飛抓

香港沒有人給食,三個地點的聚集隻數達1000隻;
日本三個有給食地點的鳶隻在白天各維持50-100隻!

台灣的基隆港十年來最多祇看到30-32隻,而且總共祇有三次記錄!
台灣三大聚集族群從1992至2001年最多分別祇有77. 55. 55隻!
台灣老鷹的聚集區、巢樹離人甚遠!

為什麼?
是環境因素造成?
還是人的因素造成?

2001.11.10-23拜訪香港及日本老鷹後,覺得台灣人、台灣老鷹及老鷹調查員都活得很辛苦!!
香港約台北這麼大,住了八百萬人,土地有限,房子瘦又高,開發仍在持續。卻也有1000隻老鷹在冬候季節一起生活。
巢就在公寓旁,甚至在被大樓包圍的小公園裏。從住家窗戶即可觀察。每天清晨都被老鷹的鳴叫聲叫醒。聚集夜棲地離馬路最近不到50公尺。用肉眼即可與牠們對看。
香港沒人養鷹、沒人抓鷹,也沒人特別賞鷹,卻有一個規模龐大、房舍整潔美觀又符合猛禽生活需求的非牟利猛禽護理中心--醫療救傷、永久收容、野放、、皆有專業人士負責。
---------這是否與對待有關?!


在我們觀察的幾個地區聞不到汽車廢氣、看不到幾輛機車、行人紅綠燈有為盲人設計的不同聲音、大中小型公車及地鐵發達使香港人減少買車(不祇稅重,停車位更貴)、地鐵與商圈共構、火力發電廠蓋在遠離人群的小島上、雖然人多大樓多全香港卻有近40%被劃為郊野公園、、
從飛機上看到日本的山就是山、房屋建築集中在河谷、盆地、平原。
幾個拜訪的地點都有行人、遊客、住民放或拋土司、廚餘、肉塊給老鷹、紅嘴鷗、烏鴉、雁鴨。遊客、路人會將垃圾自行帶走。也有清潔人員隨時在巡視。部份河川、湖畔雖有人為的堤岸卻很自然的保有植物及乾淨的水,感覺上,人與自然萬物是共存共榮、人與鳥是在那兒一起生活的。
日本琵琶湖的老鷹就在湖畔的樹上築巢,從停車場祇有不到一分鐘路程,巢樹四週有休憩活動場地、亭子。問日本猛禽會:這麼近,牠們不怕人?沒人抓嗎?他們回答:老鷹在日本很普遍,牠們不怕人,也沒人抓。
日本的老鷹常停馬路邊的電桿、屋頂、天線、水搭或樹上,甚至在電塔上築巢,最大的原因莫非是:沒人抓及有人給食所造成的信任與依賴?!
這不也是與對待有關嗎?!
我看到日本人用好幾個小時、像雕琢藝術品又像照顧自己家人般的鋪一段祇有一公尺寬、三十公尺長的柏油路面,用火慢慢烘。那是一種非常在乎的對待!
我看到日本人在隧道內故障而失去動力及空調的火車上,穿著厚大衣安靜、不動聲色的等待,車內擴音器每隔不到一二分鐘就傳來現況說明與再次道歉聲:我看到因為在乎的對待而產生的接受、信任與安心。
不論哪一車種,車箱內一定有下站站名電子顯示看板或者整個路線的站名及轉接的其他路線圖。
火車車門無階,輪椅、大件行李上車無障礙。
車子絕對禮讓行人,即使不是在行人穿越道上。
乘客會自動把垃圾帶下車--並沒有廣播或任何告示要大家這樣做!
對號車上,車長查票前、後會先站在門口脫帽90度鞠躬。而且每查一個就很確實的在手上的座位表上登記。下一站的乘客上車後,車長就查新乘客的車票。
馬路人行道接路口處一定變成緩坡,不能穿越的路口甚至有電梯(梁皆得攝影器材笨重,感受特別深刻) 。

------在乎的原文是Care,而Care又有另二種含意:關心、照顧!

台灣老鷹從曾經像鄰居般的普遍到目前少又離人那麼遠,是因為台灣人在都市化過程中遺忘了--
在乎及一起生活的對待?!
台灣基隆港的忠一路,行人、乘客可以將垃圾袋直接拋向港面。
騎車在台灣的自用車後,會被汽車內突然拋出的飲料罐嚇到!
(如果台灣像日本那樣可以定點給食、拋食,民眾會不會什麼都給--如木柵動物園的向大象丟石頭?!)
即使是走在行人穿越道上,都得留心硬要閃過的汽機車!
台灣的山不是山、路不是路!
人也快不是人,更何況其他被當低等、野生的生物!!
台灣有不少養鷹人,捕捉、買賣在暗中進行!
有人(甚至媒體)把養鷹、馴鷹當作在做保育。
(如果我們真的可以給食,這些人會不會就用食物誘捕?!)
牠們的基因裏是否一直保存著被抓、烤,以及因棲地被開發而不斷搬家的記憶?!
牠們是否不願意再信任我們?!

台灣老鷹的問題並不在於該如何”保育”,而是在人是否可以與萬物互動、親密?!
台灣老鷹(應該還包括人自己)的希望其實不在有沒有保護區或要不要給食,
而是在每個人心裡的那份--
---------在乎
以及共存共榮、一起生活的對待!


從香港、日本回來,聽到「老鷹停東岸碼頭十分鐘」、「有在基隆市屋頂築巢的跡象」的消息,我相信那是重拾人與老鷹鄰居般關係的契機!!

誌謝:
基隆鳥會提供基隆市鳥T恤、紀念章贈送「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及相關贊助、陪伴人員。梁皆得則是贈送他錄製的野鳥DVD。「麻鷹研究組」亦致送「香港及華南鳥類」予基隆鳥會圖書庫、沈振中及梁皆得作交流。
基隆鳥會提供老鷹帽、T恤及紀念章給日本猛禽會二位帶領人-Inou(井上剛彥) 及Yamasaki 。
此行之機票、住宿、當地交通、伙食由基隆鳥會之黑鳶基金支出。
感謝香港麻鷹研究組Etta夫婦、Samson So、Shirley Lam的招待、帶領。Andrew Tat及會長林超英招待餐宿。
感謝Etta的「毅行者」友人-董文忠醫生贊助半數經費(訪港的行程中,正好碰上了香港一年一度的「毅行者」舉行日期。那是一個限於48小時內,要全組四人共同完成橫越香港100公里步行路程,為「樂施會」助貧窮人籌款的活動。)
感謝德育李慧娟老師特別贊助一萬元。
感謝大冠鷲、藍鵲夫妻的接送、關心。
感謝台灣猛禽研究會林文宏協助與日本接洽。
感謝台灣猛禽研究會會長何華仁協助安排日本合適之行程。
感謝那魯灣旅行社張瓊方(德育畢業)協助安排簽証、機位、住宿。
感謝基隆鳥會理事長、總幹事、副總幹事大力支持此次黑鳶拜訪、考察行動。

附錄:11.10-23日台灣老鷹拜訪香港及日本黑鳶之行程及簡記:
10. CX469台北-香港。1020/1210。Etta和黃振盛接機。
下午,香港第一聚集區黃昏聚集230隻。夜宿Andrew家。

11.上午,太平山觀察三小時,8-25隻。
下午,參與香港麻鷹研究組同步普查(普查資料留待香港鳥會作正式公佈),香港星島日報採訪。
晚上與香港麻鷹調查組員Etta Hui、Henry Lui、Samson So、Beta Yip、Shirley Lam、副會長張浩輝博士等聚餐。夜宿米埔。

12. 訪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米埔自然護理區一天。Shirley帶領。老鷹11隻在魚池覓食(保護區有定時投食-給鷺科鳥,老鷹撿到便宜)。夜宿Andrew家。

13.上午維多利亞港定點觀察半天,老鷹48-105隻。
下午訪嘉道理農場-猛禽護理中心。Rupert Griffiths導覽,Shirley、Samson陪伴。晚餐由Andrew親自下廚煮越南菜招待。

14. 上午於觀塘觀察,老鷹12-21隻。下午維多利亞港定點觀察半天,老鷹72-380隻。香港明報採訪。
惠珍16:30 離港回台。Etta家火鍋晚膳,夜宿會長林超英家。

15 .下午第三聚集區定點觀察半天,老鷹9-45隻。夜宿會長林超英家。

16 .於第二聚集區作全天觀察,老鷹80-600隻。梁皆得回猛禽護理中心錄黑鳶叫聲。林超英招待晚膳。

17. CX506 香港-大阪關西機場 1020/1440→京都→夜宿大津(琵琶湖畔)

18.琵琶湖(日本最大淡水湖),日本猛禽研究會會長Yamasaki、副會長Inou二人開車帶領繞湖一圈及招待午餐,隨時可見黑鳶,三大群各80隻,停在旱田、在湖邊群飛、在魚池旁低飛搶食死魚。大都是幼鳥。如果將所見的幼鳥(約累積共300隻) 加上親鳥數600隻(以一對平均生一隻幼鳥計),整個湖至少有1000隻。

19.京都鴨川一天定點觀察,老鷹8-64隻。紅嘴鷗約1000隻。雁鴨約百隻。行人拋土司、肉塊,老鷹、紅嘴鷗及鴿子搶食。黃昏時,老鷹、紅嘴鷗皆成群往約2公里外的山區飛去。坐新幹線至東京,夜宿新宿。

20.東京新幹線至仙台的麼瀨川定點觀察一天,老鷹20-50隻。鳥鴉黃昏聚集1000隻。有人拋食。他說:每天清晨六點,他么喝一聲,老鷹全飛過來搶食土司,河面的雁鴨則撿掉落的。當天中午,我們請他試給我們看,他說車多吵雜,Tombi聽不到(-日本人稱呼老鷹為Tobi : 意為 'to jump' or 'to fly'. ,但不同省市實際叫法有音差:京都-Tobi、仙台-Yombi),果然,試了多次,老鷹才飛來搶食。烏鴉常偷擊雁鴨。夜回東京新宿。

21.東京到千葉縣銚子漁港的近二小時路程中未見一隻老鷹,決定回東京轉橫須賀的鐮昌做下午定點觀察。老鷹50-82隻。有行人拋土司、食物,住家及漁夫丟廚餘(肉、腸) 。鳥鴉在地面先搶,老鷹隨即從空中、電桿、屋頂衝下。

22.鎌昌補上午定點觀察。36-102隻。行為與21日相同。老鷹分兩群夜棲。

23. 上午,上野公園。紅嘴鷗、雁鴨就在腳邊散步,等人拋食。
CX451 東京成田機場-1545/1850→台北。

04-1尋找失落的故鄉(一)當香港麻鷹遇見台灣老鷹

老鷹的故事 尋找失落的故鄉(一)
老鷹 沈振中
從香港、日本ˋ印度ˋ尼泊爾黑鳶的行為、現況及他們的國民、政府對待萬物、環境的態度中,
我看到台灣黑鳶的希望!
原來,我們缺少的是:對環境與萬物的善意,以及與萬物共存的心態!

<原起>
2001年11月10日至23日以及12月27日至2002年1月16日,我與梁皆得、柯惠珍先後拜訪了香港ˋ日本ˋ印度ˋ尼泊爾的黑鳶。
去看、拍攝他國的黑鳶,並不在原始的黑鳶二十年計畫中,但是,在過去十年的黑鳶尋找、記錄與了解過程中,深感即使知道問題癥結及可能的解決方法,仍需要實例、畫面讓台灣人民、政府看到那可能的希望、相信那是可以成真的!就像要出航的船、起飛的飛機需要明確的燈搭、航線及目的地般!
在過去十年間,我也陸續聽聞、看到資料及圖片:印度老鷹從行人身旁飛過抓走路上的老鼠、尼泊爾及以色列一棵樹上停一兩百隻老鷹(等於全台灣的老鷹總數)、日本有人拋食給老鷹在空中接食、日本一個直徑1000公尺的研究區域中有32個巢(台灣最密集的也不過是直徑10公里區域內12個) 、日本黑鳶在田邊築巢(台灣則是離人遠遠的在近稜線的山坡上)、、、、、我在想:這會是我們可以有的希望?!這樣的畫面也可以在台灣成真?!
他們如何辦到?他們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或者,他們與牠們之間如何一起走到目前的狀態?
如果我們要改變台灣黑鳶的現況,我們要先改變自己什麼?!要做什麼?!不做什麼?!

當香港麻鷹遇見台灣老鷹

2001年年初,我與梁皆得已將11月空下,一個原因是該行動了,另一個原因是梁皆得的黑鳶記錄片已拍了十年,希望能在2003年10月於台灣召開的亞洲猛禽年會中發表,如果要拍攝他國的黑鳶及環境以與台灣做比較也祇剩這一二年了!可是,那時我們還未決定要去那一個國家,行動仍留在心裡!
4、5月,香港Etta夫妻因無意間觀察到黑耳鳶(麻鷹)繁殖、聚集而從中華及基隆鳥會網站尋找到台灣黑鳶(老鷹)的資料,有感於台灣老鷹已有人開始建立長期野外資料以及香港麻鷹面臨棲地開發問題,Etta夫妻除了透過Email與我交換資訊、意見外,特別在她要進行香港麻鷹普查及保育計劃前安排於9月8-14日至台灣觀摩台灣老鷹的聚集、覓食棲地環境及認識台灣老鷹守護員、調查方法。
Etta祇是一個普通人,在此之前並無調查經驗,祇因目睹香港麻鷹棲地開發現象決定挺身而出。與台灣老鷹守護員有類似心理過程。
依Etta提供的Hong Kong Bird Report1975及1995,香港曾在1959年統計到約有1300隻麻鷹(Humphreys 1960) ,Bovey在1970年統計約有942隻;1975-6年間,David Melville共記錄到最多約7-800隻;1995年,G.J.Carey統計到最多約1270隻,雖然數量並未減少,但棲地卻因開發而有變化(估計留鳥約200隻,冬天有增加現象)。
比起香港麻鷹,台灣老鷹在早期農村時代雖被稱為普遍、到處可見的留鳥,卻一直到1980年代才有顏重威依個人賞鳥記錄估計台灣老鷹約有200隻;林文宏於1992年依台灣鳥類資料整理約175隻,而較固定的長期調查計劃恰好於同年因外木山事件而展開(北台灣老鷹族群、繁殖調查),全台調查則遲至1996年才正式開啟。
當Etta發心要為香港麻鷹普查、保育而至台灣觀摩、交流時,在宮古形成的納莉颱風將在台灣停留一個多禮拜的豐沛雲氣帶走,讓她們在非常好的天氣狀況下完成在台7日行(8-14日),當她們離開後,納莉颱風轉向台灣;而在這一週內,不論鳥友、荒野伙伴、老鷹歌曲作者都傳遞給她們很多”人”的熱情及鼓舞(住宿、開車、招待餐點、紀念品、陪同、分享、擁抱、、) ,即使是天空的老鷹也總會在她們抵達一個定點時適時的出現並展現不同的行為、聚集模式(草地上進食、在草地噴水時做水浴、抓塑膠布、追逐、與烏鴉在鴨池旁搶食鴨飼料、一隻隻由不同方向降落聚集棲地、群體空中聚集、起起落落不易計數一直等到最後才群起讓我們計數到全部隻數),連台灣老鷹守護員都非常羨慕、驚訝她們有這麼好的運氣。
祇要發心,所有能量、支援都會匯集。
早在多年前,我與梁皆得已想要去看看其他國家的黑鳶族群、棲地環境及與人的互動狀況,今年11月是預定日,Etta卻更早來台,讓我們的計劃更加確定。借由Etta的來台,也觸動了我想在香港、大陸各找1-2個黑鳶族群做長期記錄,一方面可協助Etta在香港的長期調查、保育,同時也可做兩岸三地黑鳶族群、行為、棲地之比較。而當我提出這個想法時,新店守護員大冠鷲、藍鵲夫妻(慈濟義工) 也發心要為這個計劃籌寡基金。
當香港麻鷹遇見台灣老鷹,不祇是交流、分享、鼓舞、關懷,更引領台灣老鷹邁向另一個契機、視野!
感謝這之間的天、氣、人、緣、圓。

附註1:
香港1976年前之報告,麻鷹稱黑耳鳶Black-eared Kite(Milvus migrans lineatus) ,1995年
之報告則稱黑鳶Black kite(Milvus migrans) 。台灣老鷹則有老鷹(早期圖鑑)、鳶、黑鳶(199
年台灣鳥類名錄審查)三種名稱的演變,學名也有Milvus migrans formosanus(台灣鳥類紅
皮書)及Milvus migrans(一般報告)之差別。

附註2:香港麻鷹Etta來台行程如下:
8日:
北海岸鳶群棲地及計數觀摩(40隻)、晚上參觀基隆鳥會、廟口、看梁皆得攝影作品及老鷹季資料。新店守護員藍鵲開車。宿老鷹家。
9日:
訪基隆外木山、基隆港(5隻)、寶貝及紅袖、繁殖區、與鳥會幹部會面。藍鵲開車。搭梁皆得車至高雄宿荒野伙伴秀卿家。
10-11日:
屏東鳶群之聚集計數練習(57.63隻)、繁殖區及覓食區。訪涼山瀑布、”獵鳶”作者鄭智仁。宿高雄秀卿家。秀卿開車。屏東守護員孫琳琳陪同。琳琳、秀卿(家)分別招待早、午、晚餐。
12日:
嘉義鳶群聚集計數(50隻)及繁殖區。鄭智仁招待早餐,秀卿開車、奇異果(南部調查助手)陪同。晚搭皆得車回台北,宿藍鵲家。
13日:
訪新光三越頂樓、誠品、北美館、自然境界、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觀台北夜景、購物。藍鵲與大冠鷲夫妻招待早餐、開車。夜宿皆得家、皆得與秀梅夫妻下廚招待晚餐、觀賞皆得攝影作品。
14日:
台北新店鳶群及繁殖區、練習定點觀察(4隻、6種猛禽為觀摩做一完美結束)。皆得家早餐、藍鵲招待泰雅族午餐。藍鵲開車。台北→香港。
除各地守護員的招待外,其餘費用由基隆鳥會的黑鳶基金支付。
梁皆得全程攝影。

03.老鷹教了我什麼?-老鷹的故事背後的生命課題

黑鳶二十年 老鷹教了我什麼?
-老鷹的故事背後的生命課題
老鷹守護員 沈振中
《序》
1991年11月9日06:00,我在基隆住家後山看到5隻老鷹從外木山飛往基隆港,那是我在基隆與老鷹的第一次相遇。那時,我對牠們一無所知。
八年後的清晨同一地點,7隻老鷹卻是反方向的由基隆港經外木山往野柳方向飛去。此時,我看到的已不是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幾隻老鷹而已。
  我知道牠們又換了夜棲地,我也知道牠們將去哪裏,以及去那裏做什麼。我知道,是因為過去八年來觀察、記錄牠們的日常生活及繁殖習性、活動範圍所累積的經驗,而這些經驗也讓我對牠們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敏銳,敏銳到可以察覺牠們在空中飛行的心情或目的,對我而言,透過經驗累積而成的了解讓我提醒自己,我不能單純的祇是看到鼓翼、滑翔、盤旋這三種飛行方式,也不能單純的祇看到覓食、進食、求偶、繁殖、追逐、攻擊 ……等科學定義下的行為表相。
  在觀察、記錄台灣老鷹即將進入第九年時,我試著整理、思考:在數字、行為、環境之外、我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從老鷹本身及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得到什麼啟示?我未來數十年的歲月又將如何受老鷹的影響?

一、《成為自然的一部份》-觀察方法
  遇見老鷹就像遇見一位導師,牠帶我進入牠們的世界,也進入牠們所生存的整個自然裏,當我獨自靜靜的坐在山林與村落邊緣觀察、記錄牠們的同時,我也被牠們及整個山林、河谷、草木、鳥獸觀察著;我知道所有的生命、山川、土石都在注視著我這個人類,看我用什麼態度、方法在對待眼前所有土地子民。
我戰戰兢兢,盡量不踩到一草一花,行車時注意不壓到一蟲一獸,遇到被車撞傷、撞死或在馬路上遊盪的蛙、蛇、蜥蜴、蚯蚓……時,我總是提醒自己停車,將牠們移到安全的草堆裏。
  老鷹不希望我在記錄一個我所鐘愛的生命時,腳底卻無知的踩死許多與牠們一樣同屬於這片土地的生靈。任何生命不會因身體大小、腦、神經之有無而減損其存在的事實、價值及尊嚴。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所蹲坐的柏油路旁的一叢小草正凝視著我,一股被自然融合的感動油然而生。而我也頓時領悟到了我花了八年的時間才體會到老鷹給我的第一個生命的課題~先學習讓自己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二、《每一個物種都是地球生命演化遺留下來的智慧》~老鷹的生態地位
老鷹教給我的第二個生命課題是:每一個物種都是地球生命甚至宇宙生命演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古老智慧~從生活以及生命歷程中淬取出的智慧。
  從國內、外的報告、資料可知老鷹在生態界所扮演的角色是「清道夫」,牠們搜尋、清除路上被車壓死或撞傷的小動物、魚塭的死魚、河床上人類剩餘的烤肉、釣客丟棄的小魚或食物、垃圾場的肉塊、菜市場或魚市場排出的動物內臟或肉塊……。這種清除的工作其實也正是「讓所有生命回歸自然重新循環、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意義」、這不也正是人類正推行的廚餘堆肥的精神內涵嗎?不論是吃肉、吃素,都必需知道這些肉、菜原來都是生命,既然殺了、吃了,吃不完的就應該讓牠們回到土地裏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或大地的養分。
除了「回歸自然、重新循環」外,老鷹也充分發揮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精神,牠們撿拾人類丟棄的紙、煙蒂、布、內衣褲、繩、塑膠袋……等柔軟物品放在巢中舖床,想想看,我們推行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才幾年,而老鷹們卻已進行這樣的工作數十、數百年以上。
老鷹的行為也讓我了解,自然界裏沒有真正的垃圾,所有自然的物體最後都可以再被自然分解、吸收、進入循環體系,人類創造了許多自然無法消化的物體,就必需學習讓這些物體在人類的體系中循環、再利用─然而,這是耗能的工作,一旦耗能就會襲奪其他生物的資源。所以,最終的良策是讓人間「沒有(用即丟的)垃圾」。而我的「黑鳶二十年」也是以此精神在進行~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做最長遠的生命見證。

三、《集體儀式》~族群聚集
老鷹還有一種生命的智慧也是人類有待學習的。老鷹除了在繁殖期是各自成對在自己的領域夜棲外,一年當中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時間,牠們會於下午陸續回到共同的聚集區。在睡覺前,牠們有個儀式~當風力、氣流足夠牠們飛行時、牠們會成群在空中交互盤旋─集體滑行,不斷重複盤旋─滑行,牠們可能從下午三時就開始進行這種儀式,也可能在天黑前的片刻快速從樹林飛起,快速進行如此的儀式,短至5-10分鐘,然後落入夜棲地。
即使是在無風的狀態下,牠們也會先到固定的等待林中,等待天黑再分批飛進夜棲林。
  雖然有不少鳥類也有聚集夜棲的行為,但除了燕子外,大概只有老鷹會用空中儀式來做為一天生活的共同結束方法。而那種在空中所進行的交互盤旋~集體滑行所呈現的寧靜、集體意識,讓人覺得牠們正在進行一種集體的心靈分享,一種近乎「神會」的團體聚會。此時,我已無法只是記錄幾隻參加聚集而已,我看見的是高度默契、契約下的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集體儀式。這種集體儀式有如人類原住民、古老部落的祭典。
  我們正在推行的社區意識、社區大學仍在起步,距老鷹這種高度默契心靈神會的境界仍有一段好長的路要努力。家庭、組織、社群唯有在心靈分享、默契、共振下,才可能發展出共同的集體意識及集體行為是老鷹教給我的第三個生命課題

四、《夫妻關係》~配偶的生活
清晨,老鷹離開聚集棲地到各自的活動、覓食區,已有繁殖領域的成鳥會在一大早或稍晚就成對回到各自的繁殖領域巡視。在颱風過後,牠們也會立刻進行修補巢的工作,即使是在平時,牠們也偶爾會抓枝、入巢,甚至交配,並非我們認為的祇在繁殖期才回繁殖區築巢、交配。每對成鳥巡視繁殖區的時間長度並不相同,離開的時間有早有晚,有的會晚至下午五點;大都時候牠們一前一後離開,到達聚集區時若時候還早而且沒有空中儀式,牠們仍會停在同一棵樹上,進入夜棲地林也是一前一後,牠們如影隨形的度過每一天,那種畫面猶如一對老夫老妻互相扶持的走過馬路,令人動容。
然而最令我肅然起敬的是,牠們雖然是每天在一起,可是,一到春天,仍然會進行求偶、展示行為~抓枝一丟枝一理枝或互相一上一下爪抓爪水平旋轉,彷彿訴說著:「妳今年願意繼續與我為繁衍下一代而努力嗎?」、「我今年有此榮幸繼續與妳做夫妻嗎?」想想,人類在結婚婚紀念日那天應該學學老鷹的這種精神~每年重新檢查、確認彼此關係的狀態,然後和諧、合一、共振、共融的趨向更美好的夫妻關係。
  但是,老鷹郝先生尋找失蹤的叉翅小姐,包容叉翅的偷腥、浪先生在被獸夾死的白斑旁又衝又叫,以及在不同的山區總會見到老鷹急切的鼓翼兼盤旋兼滑行的來回找尋離開視野的配偶也讓我明白動物與人類一樣,在形影不離所形成的緊密感情外,其實也包含了生離死別所帶來的傷痛,以及生活中許多短暫分隔的焦急、擔心以及感情出軌。當我明白這個老鷹教給我的生命的第四個課題時,我知道我已準備好遇見我生命的另一半,一起修習、實踐這個生命最重大、最長久的課題。

五、《在遊戲中成長~教育是使人對生命敏感》─幼鳥的成長
  還沒有繁殖領域的幼鳥、亞成鳥在聚集期的清晨離開夜棲地後會分成小群四處覓食、活動,下午二、三時,在成鳥仍在各自領域巡弋時,牠們已分批回到聚集區的等待林,即使在繁殖期,牠們也會回到聚集區夜棲,祇差沒有空中儀式而已。這些年輕的老鷹有如人類的兒童、青少年在大團體制度下該做的事(聚集、上課)之外,自行成群創造、發展出牠們自己的生活內容,在人類如同輩團體之各種不同形式的聚會、活動,在老鷹則有許多會令人類讚嘆的行為如:在固定的河床、海岸、牧場、港口、草原、溼地集體覓食,水浴、日光浴、沙浴,集體向叨著食物的狗、牛背鷺俯衝搶奪食物。集體抓起塑膠袋、衛生紙、香煙盒、保麗龍、布,甚至死老鼠,在空中進行「你丟我抓」的團體活動,集體在林稍抓竹葉、樹枝、樹葉在空中丟又抓。
最令我嘆為觀止的是:2隻未滿一歲的老鷹在牧場旋轉式噴水水龍頭前靜靜的觀看那旋轉但間歇噴出的水柱,起初,我並不知道牠們的目的,突然,其中一隻飛起向噴水的小龍頭飛去,在此同時水柱剛好旋轉至牠的方向噴出水。牠也同一時間在空中以雙翼腹面迎向水柱,然後在下一個水柱到達前飛回另一隻老鷹的身旁,第二隻老鷹並來如法泡製。但是我相信牠也與我一樣驚喜的目睹了一場精彩的空中水浴特技表演。這些空中行為在繁殖期就轉化成一對一的求偶展示行為,我不了解牠們的如何發展這些共同的行為模式,唯一的線索是老鷹在學會飛行前,就經常扯、咬巢中的樹枝、布、紙……。
成鳥在幼鳥成長過程中是否如人類的教育般給了牠們教導、訓練?有幾個例子如下:母鳥在幼鳥學飛的過程中曾一反平常直接由巢進出的方式而從巢跳上巢樹的樹枝、逐枝走跳到最高點再飛出,該巢的幼鳥後來也循著母鳥的路徑往上攀爬。成鳥在幼鳥學飛過程中會在巢樹附近直接在空中抓蟲,或從林稍抓蟲吃,(孵育、育雛時未出現此行為),幼鳥離巢後自行抓食的即是巢樹附近的昆蟲(空中及林梢)而非成鳥經常帶回的肉塊、死的小動物。
幼鳥離巢後一個月內仍然在繁殖區範圍內活動、覓食,成鳥會突然由上往下衝以腳跩向幼鳥的背部,彷復在訓練幼鳥防禦。
  成鳥以身教在進行生存技能的教育,很符合人類的「生活即教育」,而幼鳥群在離巢後一個月後開始組成同齡團體發展群體互動遊戲又符合了人類的「在遊戲中成長」。在這些成鳥、幼鳥成長的過程中,我也學習到另一種教育的精神:幼鳥在逐枝跳上巢樹分枝的過程中,成鳥並無特別照顧牠,反而祇將食物交給仍在巢中的較小幼鳥,即使是學飛掉下林內,成鳥也沒有急切往林中搜尋的行為,然而,當幼鳥被其他鳥類欺侮、玩弄(鵟逗小老鷹俯衝、鵟卻一下子定點不動讓小老鷹衝過頭)時,成鳥卻會出面趕走欺侮的鳥類。另一個例子是,幼鳥成群在聚集區等待、追逐、遊戲時,成鳥祇在快要舉行空中儀式時飛來帶領牠們加入儀式。
  這些畫面在人類只有原住民對待孩子的方式可比擬:一個原住民家族到海邊聚會,男人捕魚、女人撿柴生火,小孩成群嬉戲,大人並不會去管孩子是否弄壞什麼或弄髒衣服,當孩子突然對營火注意時,媽媽隨手撿了一根木頭交給小孩,小孩自己走到營火堆旁將木頭放入火堆中,然後與其他孩子也開始撿柴火丟到火堆中。沒有語言、沒有命令、沒有管教,祇在孩子對事物注意、好奇時,適度的一個引導讀孩子自己學會。適度的放任、適度的保護與引導,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讓教育在生活中化為無形,孩子身心的觸角會無限延伸、開發,對身旁萬物及自己感覺會更敏銳是老鷹教給我的第五個生命課題。

六、《與萬物做朋友》~老鷹的鄰居朋友
小老鷹不單是會被鵟挑逗,烏鴉也常常故意趨近小老鷹逗小老鷹與牠們追逐,有時,反而是當小老鷹見烏鴉還未飛近就主動驅趕。老鷹也常常與牛背鷺、流浪狗搶食,或偶爾突然向停在樹林的鳥群衝去,只為把牠們嚇起而不是為了追逐、獵食。老鷹與其它生物間的互動並未傷及肌膚,牠們都是鄰居、朋友,雖然有食物競爭的壓力,但絕不像人類為了自己生存、娛樂、享樂而破壞、馴養、展示其他生命。即使是目前正熱門的各種自然之旅,生態觀賞活動,也仍停留在我看他們,他們被我們看的層次,仍未提昇到以鄰居、朋友的心情去拜訪他們、感受他們、了解他們,以不干擾傷害的原則與他們互動,進而建立感情。
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鳥一蟲都可以成為生命中很重要的朋友是老鷹教給我的第六個生命課題。有一天,當我帶著一群學生在牧場向空中的老鷹拋帽子、水果、衣服向牠們示意我們希望與牠們做朋友(老鷹喜歡玩我丟你抓的遊戲)時,老鷹給了我們回應~牠們抓了一個保麗龍在空中丟再由另一隻在空中抓起~彷彿在告訴我們,牠們知道我們的心意,但是我們丟的東西太大太重,牠們抓不住,牠們只會玩這種輕的物品。在國外,人們可以拋食物到空中給野生老鷹抓食,可以定點定時將廚餘提供給野生的老鷹取食都是在了解牠們的習性後,發展出來的互動模式。也唯有真實的了解才會帶來符合實際需求的幫助,對人類如此,對老鷹不也如此嗎?

七、《每個生命都是個獨的不同》~每一隻都是主角
在過去八年的尋找、記錄過程中,令我記憶、感受最深刻的是叉翅、白斑、浪先生、郝先生、破洞、黑環等我花較多時間描述生活細節的個體。叉翅小姐偷腥卻又嬌柔的對白斑小姐的驅趕不反擊而採低姿勢趁攻擊的空檔飛入白斑的巢翻攪巢材、郝先生即使知道叉翅偷腥卻仍在她受攻擊時挺身而出保護牠、浪先生契而不捨向叉翅求婚、破洞小姐偏好在封閉的山谷築巢、黑環先生偏好在稜線上築巢且在牠被養鷹人放生後初期曾因窺探浪先生及郝先生的巢而遭遇猛烈的近身攻擊,甚至到基隆港覓食都會遭到老鷹的輪流圍攻。
透過這些個體,老鷹教給我的第七個生命課題是每一隻都是個獨的不同,我不能以1隻、2隻、3 隻、一群老鷹來形容、描述牠們。就如我們面對一個班級的學生時,關心的是誰來了、誰沒來、為何沒來、誰今天的心情不佳……而非僅是幾個人到了,幾個人沒到。在這樣的思考學習之後,我才領悟到為何外國人習慣替野生動物、植物取名字,不論是研究或觀賞,透過對不同個體的了解與關照,我們才能從欣賞一個物種外觀美麗、壯觀的層次提昇至真實的看見每一個不同的個體,進而因有情感的投入而改變祇把它們當假日休閒觀光的對象而願意長期關注它們。

八、《生命的共通》~老鷹世界的愛恨情仇、和諧與爭鬥、集體與分裂:
然而,生命並未必全然的美好、善良,就如黑環窺探浪先生、郝先生的巢及被輪流圍攻所顯現的另一面般,老鷹的世界裏也有爭鬥與分裂。
  在台灣南北幾個老鷹族群中都見到個體猛烈追趕、攻擊的畫面,有時是1對1,有時是2 對1,被攻打的大都祇閃躲而不回擊。我不曉得,這是除了繁殖配對的競爭造成的敵對行為外,是否也類似於黑環的窺探所造成的?或者還有別的因素?甚至是那極度和諧、完美的黃昏聚晚點的儀式,也會出現族群分裂的現象:即使是在同一聚集棲地,牠們也會分成數小群在不同的山坡夜棲,有時相距達1公里,從北部到曾文水庫、屏東的族群皆發生過類似的現象~一起黃昏聚集卻在最後分成2群落入不同的坡面夜棲,甚至有第3 群在2者之間游移不定。屏東1大1小的族群、相距9公里,有時小族群會至大族群聚處參加聚集、有時卻自行聚集夜棲。
  北部的「團圓」「滿月」兩族群也歷經數次分分合合:有些個體有時參加「團圓」的聚集,有時參加「滿月」的聚集,直至最後在「滿月」聚集的個體祇剩在該區域繁殖的幾隻成鳥。1999年秋「滿月」的白天仍有數隻成鳥活動,一到黃昏,牠們都離開,祇剩黑環姑孤零零的一隻在「滿月」的聚集夜棲地夜棲,清晨,其它成鳥再由我仍未找到的聚集區經基隆港、外木山回到「滿月」活動。牠們為何放棄「滿月」聚集棲地?為何獨留黑環一隻夜棲?
  老鷹的生命世界絕非我過去八年來所記錄、寫成報告所呈現的僅是數字的變化而已,老鷹讓我看見:祇要是不同的個體,一定有愛恨情仇喜悅與悲傷、和諧與爭鬥,我必需學會不加任何的批判的接受這些真實面,在人群中亦是。

九、《永恒的課題》~向萬物學習生命的根本之道
  「黑鳶二十年」雖已進入「提出保育對策、幫助民眾了解老鷹與人類的關係並重新找回人與萬物的鄰居、朋友關係」的階段,我的尋找、記錄過程卻已進入另一個心靈族程─向萬物學習生命的根本之「道」。而這個學習卻必需回到生命的最初-
  如果宇宙真的是從「大爆發」開始,那麼每個生命從受精卵開始分裂,從母體蹦出來都像是在重複那個爆發的霎那。而不論是宇宙由原子→分子→化合物→物體至不同的星球、星雲、星系,或者生命從受精卵的細胞分裂到細胞分化→組織→器官→系統→生命個體或者是個體從母體誕生組成家庭→社群→組織→社會→國家→世界都也在重複同樣的過程:生命的開始→分裂→分化→組成不同的群體。
  而這些不同的群體如:不同的星系、星球,不同的組織、器官、系統,不同的社群、組織、國家都有各自運作的軌道或規則,就如台灣黑鳶族群因棲地、食物的因素而分隔在南北兩端,每個族群內的繁殖個體間會保持某種距離般有著牠們的內控機制以確保族群的穩定發展。然而,無論是生命個體、族群、社會都有隱藏的分裂、分化本質在與族群的融合、和諧的趨力對抗,這種從宇宙誕生即已存在的現象不斷在各生命、族群、社會中以合作或競爭、生存或毀減、為善或為惡……的型式呈現。黑環的窺探以致遭圍攻,聚集族群的分布兩地夜棲都是類似的情況。
  接著,人類生命誕生前從受精卵→多細胞→囊胚→腔腸……等過程又重演著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也就是人類生命的誕生即是地球所有生命的成長記憶。如果把這個現象擴大,我們事實上也帶著宇宙演化的記憶。而要喚醒這些記憶,我們必須重新看待周遭萬物。向萬物學習的另一個前提是:人體猶如一個小宇宙,身體內的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就如宇宙島、銀河、星系、也就是,如果我們把宇宙當做一個有機生命體,所有地球的生物就如星球(細胞)上的微生物~有益菌,也有壞菌~有的在破壞這個星球細胞,有的在保護它,二者形成一種微妙的抗衡~抗拒與平衡~這種機制事實上也告訴我們:任何一個生命體或社群或組織都不可能無限制發展,個體、組織、國家甚至宇宙這個大生命體在發展到某個階段時都會出現類似「癌細胞」、「黑洞」來自我毀減~癌細胞與黑洞都是由正常細胞、老化星球轉變而成的。
如果分裂、分化、毀減與融合、和諧、成長的對抗是從宇宙開始即已設定好的主題,那麼生命的目的到底為何?每個生命又為何要有著宇宙演化、地球生命演化的共同記憶?
叉翅、白斑、郝先生、浪先生、破洞、黑環……之生存於台灣的老鷹族群中一定有它的意義,台灣會祇剩不到200隻老應對台灣的人民也會有其值得我們省思的意義,人群、社群、組織中也必然會有如同叉翅、白斑、赦先生、浪先生、破洞、黑環的人存在,每個物種、每個生命之出現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必然有著某種整體的意義,我們都帶著宇宙永恒生命的記憶努力在尋找、遇見彼此以完成、延續宇宙整體的生命歷程。
  當我們看見這些,了解這些,當我學著用「心」、由「心」接受這一切悲歡、哀喜、分裂與融合、分化與和諧、毀減與成長的現象與事實,用「心」、由「心」感「受」所有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其象徵的宇宙智慧時,我知道這些永恒的課程~向萬物學習生命的根本之道~就是愛。
感謝在與老鷹相遇的這八年來曾大力協助、贊助、支持的朋友,也感謝這之間所有曾欺騙、敵視、抹黑我的朋友,你們促使我不斷思考、尋找「黑鳶二十年」以及我自己生命的最終內涵與目的。
  感謝所有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朋友、老鷹、魔鬼與天使。

02.生命的見證---一條漫長的歸鄉路

生命的見證--一條漫長的歸鄉路  
老鷹守護員 沈振中
  
1998年3月13日(星期五),老鷹小姐-叉翅落難、野放失蹤六週年。
  在這個黑色紀念日,我所做的是確認基隆市還有兩對老鷹居留,當我找到牠們的巢樹時,牠們已在孵蛋,分別編號為基北37及38號。37號巢位於5、6、10號巢之間的山區,這附近的整個山區曾經是老鷹小姐-「破洞」活躍的領域,1993及1994年,她曾因為我的錯誤判斷而連續二年棄巢。37號巢的這對老鷹並無破洞的特徵,倒是38號巢的一隻有類似的特徵,衹是該鳶的破洞位置並非在飛羽基部的白斑處,與以前的破洞小姐不同。其實,這第38號巢所在的山區已連續三年有老鷹活動,但是因為該地屬於管制進出區,我一直無法進入確認牠們的繁殖狀況,今年,透過在該管制區工作的朋友,我在懷疑可能是老鷹繁殖地的山谷前平台守候了三個小時,直到有一隻老鷹出現,山谷中衝出二隻老鷹驅趕這闖入者,其中一隻再轉回山谷入林時,我才發現巢是在一個隱密不易被發現的樹幹分叉上,巢前方被相思葉擋住,牠蹲下去後,要不是頭露出在巢上
緣,再怎麼看也看不出那兒有個巢。
  這是基隆地區自1994年以後首度有老鷹繁殖的好消息,我期待小老鷹順利誕生。畢竟,從1992年在外木山遇見老鷹以來,基隆地區還未有正式的繁殖成功記錄,而另一個讓我特別期待看到小老鷹在基隆誕生的原因是:基隆鳥會自1993年的老鷹季以來一直希望老鷹能成為基隆市市鳥的心願,極有可能在新任市長李進勇先生的支持下實現,小老鷹在基隆的首度誕生記錄無疑是慶祝老鷹為基隆市市鳥的最佳宣告。然後,我會期待透過一系列關懷市鳥的實際行動,由台灣頭的基隆做起,讓台灣的老鷹隻數逐年增加,讓老鷹與台灣的民眾重拾往昔老鷹抓小雞的互動關係。
  在叉翅失蹤六週年紀念日所找到的兩個巢正好是全台灣黑鳶巢樹累積的第79及80棵。而至目前為止,這個春天,我正在巡視的繁殖區共有38個,包括基隆2個、台北17個、嘉義9個、高雄1個、屏東9個。同時,我許下願望:
民國100年,也就是黑鳶二十年驗收成果的第二十個春天,我要向台灣人民報告100對老鷹的繁殖結果,報告裏也要分析這二十年來各地老鷹巢位密度、繁殖率及族群隻數的變化,那時,我們才會知道現有不到150隻的老鷹族群是以穩定?增加?還是遞減的趨勢在發展?那時我們也才會有足夠的資料來判斷是否要採取何種積極的保育措施。
100對!那意即在民國100年之前,我要找到每一隻老鷹的繁殖及聚集棲地,包括現有及可能增加的個體。                              
  

四年後的2002年春,我所紀錄到的黑鳶繁殖區達到48個,分佈範圍包括:
基隆ˋ台北ˋ桃園ˋ嘉義ˋ台南ˋ高雄ˋ屏東.
  10月,我依例巡視ˋ紀錄台灣幾個主要黑鳶族群聚集隻數:
  瑞芳0隻.濱海9隻.北海岸27隻.新店32隻.嘉義58隻.屏東67隻.
瑞芳地區的黑鳶由十年前的17隻增加到去年的56隻,即使是在上個月也還有40隻,現在卻突然全不見了.北海岸的族群在過去一直維持在十隻左右,最多也只有不到二十隻,今年一ˋ二月卻突然冒出三ˋ四十隻.濱海的族群也維持在十隻左右,去年一度達到二十隻.新店族群的數量變化更是驚人:1996年曾一度有12隻聚集,卻一直到2000年才又出現15隻,但這兩次都是曇花一現,其他時間都只數到個位數.現在卻一下子增加到32隻.
嘉義黑鳶族群則由1996年的25隻逐年增加到現在的58隻,屏東黑鳶族群則是維持在50-70隻間,只在1996年10月有一次77隻的紀錄.這兩個南部族群雖然看似增加或穩定發展,但其實也與北部族群有類似的換夜棲地及分成幾個小族群在不同夜棲地聚集的現象.
  棲地並沒有被破壞!主要覓食區環境也無變化!牠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共同的變動習性?
  而這十年來,我觀察紀錄牠們的地點ˋ內容也在改變:回顧1992年初在基隆外木山因黃昏聚集的吸引而無意間進入叉翅ˋ白斑ˋˋ等個體的生命世界裡,由定點的聚集隻數變化ˋ個體的繁殖習性ˋ個體間的互動行為的觀察紀錄直到親眼看到獵補及族群因棲地開發而遷離基隆,我也跟著擴大調查區至北部海岸.

1993年夏天起在北海岸尋找ˋ紀錄到新生代的成長過程,也看到三個族群隻數的互有增減以及繫放幼鳥在三個聚集棲地間活動ˋ換夜棲地.嘗試為牠們爭取的保護區都無疾而終.
1996年再由北部到南部,發現牠們的食物ˋ巢材ˋ玩的物品都與人類有關.也發現牠們都一樣的愛在天空玩丟-抓的遊戲.也都一樣的會換夜棲地ˋ族群偶而會分在兩地夜棲或分分合合.
除了覓食區較接近人的活動區外,他們的聚集夜棲地ˋ繁殖棲地都離人甚遠.
而我的紀錄內容也決定以繁殖結果ˋ聚集棲地與隻數變動及幾個永久觀察樣區的定時定點紀錄為主.


直到2001年9月,香港Etta夫婦來台觀摩黑鳶觀察方法讓我多年來想到其他國家紀錄ˋ比較黑鳶習性及與人的關係的夢想開始落實.11月至2002年1月,正好是黑鳶二十年的第十年,我與梁皆得先後拜訪了香港ˋ日本ˋ印度ˋ尼泊爾ˋ大陸,發現牠們也一樣愛在天空玩丟-抓的遊戲,食物及玩的物品也都與人類有關.不同的是:牠們在空中或地面抓撿人們拋ˋ丟的食物,在城市街道上覓食ˋ聚集夜棲ˋ築巢.而這樣的發現也為台灣黑鳶帶來一線希望.

事實上,這種老鷹與民眾的互動關係在台灣南部某些村落仍舊存在著,譬如肉雞、種雞場將淘汰的小雞送給原住民部落飼養,該地區每隔一段日子就會出現農村時代常見的老鷹抓小雞的畫面;一戶原住民習慣性的將廚餘倒在固定的山坡上,老鷹與烏鴉也就每日去巡視一下這個固定的食場,猶如基隆港幾乎天天可見老鷹來尋找菜市場、漁市場排出的動物內臟、肉塊般。更有甚者,某個河床在週日總會聚集數百人烤肉、郊遊,而假日後的清晨,成群的老鷹、狗與烏
鴉也一起出現,搶食殘留的肉塊,有時候,大概肉太鹹、太辣了,牠們還會走到河邊喝幾口水再繼續吃。

如果老鷹們這麼依賴我們的廚餘、肉塊……,我們為何不能將原本即要丟棄的剩餘食物留給牠們,反而要打包掩埋或焚燒呢?在尋找、記錄老鷹的這六年中,我也陸續翻閱國外的老鷹調查報告,其實,中外老鷹所面臨的生存危機 都是一樣的,除了土地利用政策改變造成棲地減少及人類捕捉、干擾外,另一 個重要的因素即是垃圾處理方式的改變造成食物不易取得。在歐洲,他們鼓勵 傳統放牧以讓黑鳶有足夠的食物,亦即在非籠舍式的畜牧方式下,動物屍體可以暴露在戶外成為黑鳶的食物,猶如農村時代在庭院養小雞以及將廚餘丟在水 溝、田邊養活眾多「清道夫」-黑鳶,這種方式其實也較能發揮每一個生物、食物的生命最終價值,也維繫著人與黑鳶間微妙的關係。
  
人與生物都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祇要是生物,彼此都是息息相關,我們與其它生命之間的關係在吃與被吃、看與被看、研究與被研究之外,應該還有更值得我們去思考、衡量的互動模式。

在思考、尋找人與其它生命間適切的互動關係前,我們可能要先問自己:
我們是以何種角度、心態在看待生活周遭的生物?是生活、生命中的一部份?是朋友、鄰居?是不相干的物種?是我們可以獲得調劑、休閒的媒介物?
  另一方面,我們也許要思考:廚餘、菜市場、漁市場丟棄的肉塊、內臟及風景區遊客留下的食物,相較於我們製造的塑膠袋、金屬罐、寶特瓶;何者才是真正的資源?何者才是真正的垃圾?死亡養活生命,如果我們不能珍惜、善用那些真正的資源,豈不白白蹧蹋了那些犧牲生命的食物?
  十年來,牠們的繁殖對數增加,族群總數也多了好幾隻,卻仍只有兩百隻左右.十年來,牠們仍然只集中在北部ˋ南部.
  根據中華鳥會及台灣猛禽研究會資料庫的記錄:
  1970年代-高雄澄清湖1隻ˋ右昌20隻ˋ六龜荖濃1隻.台北野柳15隻、烏來28隻ˋ關渡10隻ˋ華江橋10隻.蘭陽溪口5隻.嘉義曾文水庫50-56隻.
  1980年代-南投梅峰13隻ˋ日月潭4隻、埔里4隻、東埔溫泉2隻.新竹香山8隻.台中梨山2隻.高雄半屏山6隻、茂林老鷹谷10-12隻ˋ黃蝶翠谷1隻.台東卑南2隻、大武4隻.台北五股40隻、金山25隻.
  1990年代-花蓮1隻ˋ台中港1隻、屏東科技大學50隻……等.
除了曾文水庫、屏東山區及我已記錄十年的北海岸等地的主要黑鳶族群外,其餘的族群都已成為歷史或者僅存1-2隻散佈在少數幾個地區,如石門水庫(2-3隻)、燕子湖(3-6隻)、台東大武(1-2隻)、高雄老鷹谷(2-3隻)……以及幾個度冬、過境的地點如澎湖、墾丁、龍鑾潭、社頂、蘭陽溪口、竹安、鰲鼓、觀音山、陽明山……等.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事實,但是我們或許可以思考ˋ創造牠們的未來!而這也是黑鳶二十年計劃裏較難且需要經過辯論的課題,如:

我們是以何種心態來看待在世界仍有數百萬隻,在台灣僅剩200隻的物種?                我們依何種標準來決定是否要增加老鷹在台灣的數量?增加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要增加老鷹的隻數,該增加到多少隻?
如果不增加老鷹的隻數,我們該如何維持現有族群的穩定發展?
如果設立保護區是不可能達成的,我們還能為牠們做什麼?
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能做,這群200隻的老鷹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而不論牠們的未來會如何演變,老鷹是「清道夫、機會主義者」的生態角色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與學習?
以及,當養鷹人放生的外來老鷹在台灣繁殖成功時,我們將如何看待?
而最後也是最難的:
  我們是否願意、是否有能力真實的了解老鷹生命內容的全部,如同我們任何一個人努力的認識身旁的親人、伴侶般?
自1992年1月起,我遇見的叉翅、白斑、郝先生、浪先生、破洞、黑環、小雞、紅紅與牠的同伴們所經歷落難被狗追、野放失蹤、獵捕、婚外情、配偶不足而同性交配、棲地破壞而棲移、人為干擾而棄巢、兩個聚集區老鷹的分分合合、偷搶衛生紙、搶巢、看熱鬧、偷襲牛背鷺搶食、攻擊同類、小老鷹學飛、後台與前台、空中晚點名儀式、養鷹人放生的外來鷹在台灣築巢生蛋、夫妻分工合作但也會爭吵、日光浴、搶食、在空中玩樹枝、愛在風中追逐及俯衝…… 等等,就是牠們生命內容的全部嗎?我是否遺漏或忽略了什麼?在未來的歲月裏,我該如何進入牠們的心靈領域?如果牠們是少數會群聚的猛禽之一,牠們在群聚時如何互動?是否有社會階級?

「黑鳶二十年」並不單純祇是一個物種的調查、記錄、報告而已,如果我無法清楚的描述「牠們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所有的統計數字、圖表將會顯得衹是把牠們「量化」而已,而這「二十年」所象徵的無非是以養育一代子女的心情、時間、精神來看待、了解與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裏的一種同伴生物,黑鳶並非我的研究對象,牠們是我的生活伙伴,尋找與記錄牠們並非我的工作,而是我的生活。
  這樣的過程,我將學習黑鳶清道夫的精神,以簡樸原則,用最少的費用,最少的人力做最長遠的生命見證。

註1:文中所提之叉翅、白斑、郝先生、浪先生、破洞、黑環、小雞、ˋ為筆者  
   依野外觀察的黑鳶個體特性所命名,牠們之間所發生的故事請參閱晨星出
   版的老鷹的故事及鷹兒要回家.
註2:基隆市已經由投票,於1999年5月21日定黑鳶為基隆市市鳥.
註3:基隆鳥會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將召開台灣地區黑鳶保育行動綱領研擬會議,
   以廣納政府機構、學術單位及民間團體之建議,擬定《台灣地區黑鳶保育 
   行動綱領》,作為日後推動黑鳶保育工作的依據,以期用最有限的資源、
   針對最需要的重點,推動最有效率的工作,以保護現有黑鳶個體並回復至
   最佳健康狀態的族群及棲地。


01.與老鷹做朋友

與老鷹做朋友
老鷹守護員沈振中
黑鳶簡介
●中文名:黑鳶(老鷹)
●學 名:Milvus migrans
●英 名:Black Kite
●大 小:身長59-68cm,翼長157-162cm,
重782-1186g。
●型態:
全身大致為褐色,幼鳥有明顯淡色羽斑,與成鳥明顯不同。翼下初級飛羽基部的白斑及如魚尾開叉狀的
尾羽是兩個易於辨識的特徵。
●世界分佈:
廣布於歐、亞、非、澳,分成九個亞種,為一種普遍、數量多的猛禽。

黑鳶在台灣的現況--
黑鳶在台灣俗稱老鷹,閩南語稱為來葉或厲翼。往昔農業社會大凡聚落、鄉村、或有人煙的平原,都可以看見老鷹在天空翱翔,民間也流傳著一些有關老鷹的童謠,如:「厲翼厲翼飛高高,囝仔中狀元;厲翼厲翼飛低低,囝仔快做爸;厲翼厲翼飛上山,囝仔快作官。」農村經常利用稻埕養雞,老鷹常撲擊雞群,中老年人現在還常傳述當年母帶小雞和老鷹搏命的場面。
如今,在台灣的天空已愈來愈少見到黑鳶,少數猶存的鳶隻常在港灣、水庫、河域、養殖場及道路上尋找動物內臟、肉塊、死魚、死蛙、死鼠及被車子壓扁的小動物;偶而,牠們也抓取樹上及空中的飛蟲。
根據鳥友及文獻記錄,歷年來各地曾有的黑鳶大族群如烏來的28隻、關渡的10隻、曾文水庫的56隻、金山的25隻、高雄老鷹谷的20隻、梓官的20隻,現皆已消失或減少。目前,全台有記錄的僅剩5個大族群,分隔在南北兩端,各族群最近幾年聚集數量最大者分別為8、12、32、34、77隻,總數不到200隻。若加上其它地區的零星個體及春、秋過境、冬候鳥,黑鳶在台灣地區的分布率僅有15%,若祗計算曾出現5隻以上的區數,則祗有2%。

黑鳶的食性---
黑鳶的覓食策略大都以空中巡弋,待發現食物後再緩降抓取,偶有停在地面、河床或垃圾場,以走動方式尋找食物。有時,牠們會向已取得食物的同伴或黃頭鷺、小白鷺俯衝,待對方的食物掉落時,於空中或地面、水面再抓取食物。調查期間亦曾目睹8隻黑鳶幼鳥向一叼著垃圾袋的狗俯衝,也有鳥友目擊黑鳶向叼著白鷺鷥的狗俯衝。
在生態地位上,黑鳶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牠們清除人類直接、間接製造出來的垃圾食物。同時牠們也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在飛行時,空中或葉上的昆蟲都是牠們抓取的對象:趁著牧場或耕地割草翻土時,牠們也會成群出現覓食;水域附近的釣客丟棄的魚餌或魚內臟也引來成群的鳶隻競食。曾經看到最危險的覓食過程是:當黑鳶下降至柏油路面抓取被車子壓扁的小動物正起飛時,車子正好從牠腳下通過,北部濱海公路就曾有黑鳶被砂石車撞傷的記錄。
1992-1997年黑鳶食物種類統計表:
種類----基隆港 繁殖區 北部 南部 總計 百分比(%) 祇計算可辨識的百分比(%)
內臟肉塊745 ----3 ---37 --104 -889 -39.21 ----70.00
無法辨識576 --321 ---97 ----3 -997 -43.98  
鼠 -----13 ----7 ----1 ----0 --21 --0.93 ------1.65
昆蟲 ----0 ----21 --43 ---97 -161 --7.10 ------12.68
魚 -----45 ----47 --39 ---24 -155 --6.84 ------12.20
鰻魚 ----0 -----0 ---0 ---36 --36 --1.59 -------2.83
鳥 ------0 -----1 ---0 ----0 ---1 --0.04 -------0.08
蛙 ------0 -----5 ---0 ----1 ---6 --0.27 -------0.47
竹筍 ----0 -----0 ---1 ----0 ---1 --0.04 -------0.08
合計 -1379 ----405 -218 -265 -2267 -100.00 ---100.00

1992-1997年黑鳶覓食地點統計表:
地點 基隆港 北部 南部 總計 百分比(%) 註
地面 --0 --149 --41 -190 -9.01 包括人工道路河床垃圾場
樹林 --0 ---76 --27 -103 -4.88
空中 --0 ---25 --10 -135 -6.40
水域 1379 -134 -168 -1681 -79.71
合計 1379 -384 -346 -2109 -100.00

黑鳶的鳴叫---
1.一般鳴叫如ㄈㄧㄡ~或ㄈㄧˋㄡ~,尾音顫抖,通常發生在停棲時,或黃昏在空中聚集盤旋、滑翔時。
2.警戒聲如ㄈㄧˋㄜˋㄜˋ,短暫急促。
3.交配聲如ㄈㄧ,短促的單音,重複3-4次,交配上位者發出。
4.乞食音如ㄈㄧˊ,幼鳥向雌鳥乞食時發出,可連續數十次。
5.爭鬥聲如ㄐㄧㄐㄧㄐㄧ......急促而連續的單音,發生在兩鳶貼身爭鬥時。

黑鳶的繁殖習性---
台灣地區黑鳶的繁殖期始於12月至次年2月的求偶築巢期、2 -4月開始孵蛋、3-5月為育雛期、4-6月幼鳥離巢期。南部的繁殖期約比北部早一個月,而各巢開始孵蛋的時間相差也達一個月以上。
12月至年的2月間,黑鳶會抓著樹枝、紙、塑膠袋在空中放掉,再衝下掀起,另1隻或數隻在旁跟隨或搶抓掉落之物體。曾見一鳶抓著一個塑膠袋丟又抓,並飛向不同的鳶隻,時間長達21分鐘。偶有出現2隻互相爪抓爪在空中水平旋轉的展示行為。北部地區曾有3個不同的繁殖區出現2隻黑鳶對1隻黑鳶的求偶、交配行為,亦曾出現同性交配達47 次之多。
黑鳶大都使用舊巢,除非因人為干擾或被颱風吹毀才會另築新巢。雌雄共同負責築巢的工作,但是主體結構由雄鳥負責,雌鳥則負責巢中央的細部佈置。巢材以枯枝為主,中央墊以柔軟的紙、布、手套、內褲、胸罩、塑膠袋、鋁箔包等人類生產的物品。
黑鳶一窩產1-2個蛋,雌雄並共同負責孵蛋的工作,從雛鳥孵出至離巢約需35-40天,離巢後的幼鳥仍會回巢尋找食或等候親鳥給食,此時期,雌、雄鳥共同負責給食的工作。6-7月份,幼鳥已出現在族群的聚集區。

黃昏聚集---晚點名
黑鳶於每年6-7月即陸續從各自的繁殖區飛往固定的聚集區進行特有的黃昏聚集儀式,牠們通常從下午二、三點起在等待區等待合適的風力及時間,然後一起在空中盤旋、滑翔、追逐後,於日落後天色暗至人類肉眼已無法看到牠們時才落鷹至夜棲地。牠們可以在空中聚集飛行達2小時以上;愈近落日,隻數漸增。若無適合飛行的風力,則在天黑時由等待區直接--鼓翼飛入夜棲地。
聚集期的隻數通常在9月至次年1月會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而同一時期,在鳶群主要覓食場覓食、活動的隻數也會逐月增加。如基隆港在10-1月份可見到10-16隻黑鳶同時出現,但在其它月份通常只有個位數,甚至少於5隻,相同的情況在南部則是出現在屏東科技大學。

最佳賞鳶點--
北部-基隆港:秋冬季pm10:00~15:00,可看到十隻以上近距離覓食的行為。
萬里~東北角之岸:全年可見10隻以內。
新店~燕子湖:全年可見10隻以內。
南部-曾文水庫:大埔公園-茄苳腳-嘉義農場全年皆可見1-30隻。
屏東縣:內埔、繁華之養殖場、農場及屏技大 學、三地門、霧台鄉等地區。
西部及離鳥等濕地於秋冬季有候鳥1-2隻。桃園、石門水庫、高雄縣茂林鄉老鷹谷及西子灣皆祗剩不到5隻,全年可見。

生存危機--
以黑鳶覓食地、食物種類及聚集、繁殖區的環境特色而言,黑鳶事實上必須依存於人類。因此,低海拔近水域的山坡地保育及食物的容易獲得應是保護黑鳶的直接關鍵。然而,低海拔近水域的山坡地卻是人類活動、利用頻率最高的地區,開墾、建屋、築路或闢公園、風景區等都將使黑鳶的棲地逐漸減少而侷限於某幾個地區。1992-1993年間外木山海岸的21隻黑鳶及3個巢位因棄土場及西濱道路的施工而遷移,事實上即是台灣黑鳶命運的縮影。
另外,台灣目前的3個黑鳶大族群分隔在南北兩端,也有近親交配的潛在危機。
在食物方面,黑鳶的食物來源主要仍是人類製造出來的,不論是垃圾場、道路、養殖場、河域、港、湖都有人類丟棄、造成的動物內臟、肉塊及死掉的小動物。但是,我們的環境衛生愈來愈好,垃圾皆以塑膠袋包裝、垃圾場皆改成焚化爐、都市下水道系統建立後,黑鳶將更不易尋得食物。
在補充率方面,1992年至1997年6月止,全省5個族群的每對黑鳶每年繁殖成功的幼鳥隻數低於1.0隻,亦即低於維持族群穩定發展的補充率。(依國外文獻,一個黑鳶族群要維持穩定補充率為1.1隻。)


保育對策
現有棲地的保護
將現有族群主要聚集、繁殖棲地半徑5公里範圍畫為保護區,至少,該範圍內離水域200公尺內之山坡地應維持現狀。

食物的容易獲得
於黑鳶的秋冬覓食場及主要繁殖區,將原本即要丟棄掩埋的動物內臟、肉塊,在不造成蚊蠅公害及水源污染的前提下,技巧性的集中、暴露在外,讓黑鳶可以 容易取得(黑鳶無法像流浪狗那樣將垃圾袋撕破取得裏面的食物)。

將人為干擾降至最低
黑鳶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進行繫放研究工應先獲得主管機關許可。為避免不必要的人為干擾,對於聚集及繁殖棲地的賞鳶、繫放及攝影行為應嚴格加予限制。

南北基因交換
在不干擾黑鳶的狀況下,以人為方式讓南北3大族群之黑鳶個體交換以避免近親交配所帶來的族群危機。

我的腦筋會轉彎---
★老鷹爸媽是否會幫小老鷹慶生?
★早上,誰叫老鷹起床?
★公鳥的精子藏在哪裡?
★老鷹一次可飛多久?多快?除了滑翔,牠們還會怎麼飛?
★老鷹最喜歡吃什麼?
★老鷹最喜歡什麼環境?
★公鳥求婚時,為何要帶一根樹枝?
★公鳥怎麼知道母鳥已答應求婚?
★老鷹是否用同一個巢生蛋?
★誰負責孵蛋、照顧小老鷹?
★老鷹的巢裏面,除了樹枝還有什麼?
★老鷹為什麼要舉行晚點名儀式?

如何觀賞老鷹---
→看牠們如何覓食、進食。
→看牠們之間的互動如:搶食物或在空中輪流丟抓塑膠袋、布、紙、樹枝……….
→看牠們在河邊暍水或洗澡。
→看牠們站在樹上或電搭上展翅做日光浴。
→看牠們如何在空中和風玩遊戲。
→看牠們整理羽毛。
→看牠們搔癢。
→看牠們打哈欠。
→看牠們在空中排便。
→看牠們在空中抓昆虫
→看牠們閒著閒著,突然向一群小鳥衝去,把小鳥嚇飛。
→看牠們如何被烏秋(大卷尾) 追打。
→算一算,牠們在空中飛多久才能找到一個食物?
→算一算,每次看到幾隻老鷹?
→算一算,老鷹在空中可飛行多久?
→仔細看,牠們在空中可以做哪些事?
→仔細看,牠們停棲時都在做什麼?
→然後,想像一下,牠現在的心情及正在想什麼。

如何與老鷹做朋友---
﹫當牠們飛過頭頂時,伸手向牠們打個招呼。
﹫當牠們停棲時,靜靜的看,不要嚇到牠們。
﹫只在湖邊、河邊、海邊、港邊、魚池、農場、開闊地觀賞牠們,不要到山裏找牠們的巢及睡覺的地方。
﹫如果不小心發現牠們的巢或夜棲地,請僅向老鷹研究單位報告,勿隨意讓他人知道。
﹫如果你的住家、學校附近有老鷹活動,你可以在定點放置吃剩的肉塊、內臟,牠們就會經常來拜訪你。當然,要記得每天清除老鷹沒吃掉的食物,以免引來蚊蠅製造公害。
﹫你也可以與老鷹玩遊戲:
。坐飛行傘,在空中與老鷹躲貓貓,看誰的飛行技術較好。
。向空中拋食物、帽子、輕小的物品,與老鷹玩我丟你抓的遊戲。
。張開雙手與老鷹一起做飛翔的姿勢,一起前進,一起轉彎。
﹫長期定時定點的與老鷹在野外相遇,仔細的觀看牠的一舉一動,了解牠們的習性,分別每一隻的不同個性,久而久之,牠們也會認識你,會飛到你頭頂與你打招呼。
﹫加入老鷹研究、記錄行列,或向鳥會索取老鷹資料分發給你的親朋好友、學生、同事、、、,讓更多人了解老鷹,與老鷹做朋友。

用心想一想---
■老鷹這種生物在台灣人民生活、生命中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我們應抱持何種心態對待在世界很普遍,在台灣卻稀少的老鷹?
■我可以為老鷹做什麼?